喜欢的书不少,系统地写一篇有条理的读后感好难…换个思路,如果有一本书是从小到大百读不厌的,可能就是字典。我爱汉字,不仅仅因为它长得与众不同,还因为它是目前唯一既表音又表义的文字,而且,也只有汉字能够衍生出书法、篆刻、摩崖石刻等等艺术形式,小小一个汉字意义深远。
从小学一年级学会查字典,报了查字典的兴趣小组开始,我就喜欢时不时地翻翻字典,看看有什么新鲜有趣的汉字,就像是认识不一样的朋友。
我喜欢各种琐碎的小细节,一开始只是随便翻翻,后来开始收集各种系列的汉字。
缃、绯、缁、绀、绛、缟、绿,虽然都是绞丝旁,但却是形容颜色的。大概跟古代丝绸染色有关。
有些草字头的字都是专指某一种植物的,薇是野豌豆, 菂是莲子, 薳是中药远志,藜是灰灰菜;而芃、蓁、芊、苒、葳蕤,是专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还有一类草字头的字是用作形容词的,茕表示孤单,葸表示害怕。后面两种意思看起来都像是由植物引发出的引申义。
斜玉旁的字最有趣,有的是“美玉”,琼、瑶、玮、琪,有的只是“像玉的石头”,琅、瑰、玖、琇 。有的指的是不同功能的玉,珥是挂在耳朵上的玉,琀是死者口中的玉,有的指的是不同形状的玉,环和璧是圆形有孔的,珏适合在一起的两块玉,玦是有缺口的形玉。还有专门形容声音的,玲、珑、玎、琤。
马字旁的字,骅骝、骕骦,指的都是古代的骏马。而骢、骐、骍、骊,指的是不同颜色的马。骈是驾两匹马,骖则是三匹,驷是四匹。
每个字都有点自己的道道,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虽然知道日常生活里可能用不上,但是还是深深着迷。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字明明是两个字,因为简化汉字而合并成了一个字,再还原成繁体时就容易搞错。比如“后”和“後”本来是两个字,现在都写作“后”,就有了归亚蕾是“影后”还是“影後”的笑话;还有“云”和“雲”,也是两个字,应该是“人云亦云”还是“人雲亦雲”呢?虽然是细节,也体现着文化。
等我上了高中,爸爸知道我喜欢看字典,送了我一本1984年修订版的《辞海》,更加有趣,因为根本就是按照部首分类的,这其实更符合使用汉字的传统和习惯。而不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那样按照拼音分类,毕竟我们的汉字拼音方案并不是古来有之,也是建国后才制定的,因此跟台湾和香港的方案也不同。
随便找一本字典,查查自己的名字的那几个汉字,都有些什么意思,也很有趣呢。据说女子旁的姓都是很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留下来的,张本身就是黄帝时期擅长做弓箭的那一族人的名字。
亦舒在好几本小说里都说“毋庸置疑,汉字是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我深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