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和朋友逛街途中,忽然就特别想我妈,这种状态后来自己想起来的时候都觉得很怪,大概是母女连心的,周日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了解到,妈妈最近心情不好,忽然就不太爱说话了,而且觉得什么都没意思,这种状态听起来有种抑郁症的前兆,所以我迫不及待的给在家的弟弟打了个电话,我俩经过分析,结论如下:一、弟弟结婚后,有了媳妇儿和妈妈的交流变少,大概妈妈开始患得患失,第二、自然就是我这个远在外地的女儿个人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让妈妈很是着急,以至于演变成了一种伤感。
经过这么研究,我把责任郑重的全部推给了弟弟,让他想办法解决,然后结果就是,我弟给我妈开通了微信,让我有时间就在微信上和我妈聊天,这个方法,我心里给他点十万个赞。
而今天,我要说的是在父母子女这一场人生大戏中,我们都是没有彩排的即兴演出。
最近几年很多公众号文章,把在外打工的人推上了不孝子女的风口浪尖,记得那段时间我会躲着有关亲情的文章走,不敢去看那些句句扎心的文字。但躲得了文章,却躲不过内心的煎熬,我开始自责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离开父母。直到在与爸爸的吵架中,把这种负罪感推向了顶峰,那是吵架最激烈的一次,也是最让我伤心的一次。爸爸因为早年我没有按照他的要求留在家乡工作,再加上身边的同学都留在父母身边,已经成家立业,着所有的一切被他总结我不孝。
在他说出口的那一瞬间,我夺门而出,这么多年,我和父母聚少离多,这是事实,一个人在外面逍遥自在这也是事实,所以爸爸的那句不孝,我无从反驳,但直到那时我仍然自以为挣钱给他们花,带他们去旅游、假期寸步不离的陪伴等等,足以弥补我在他们生活中的缺席,可很显然,父母并不这么想,这也是很多文章中一直在强调的一点,我唯一无法给予的长久的陪伴。
后来,妈妈找我聊天,她向我说出了她心中的那个我需要的答案。妈妈说,这么多年来,她会羡慕那些陪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这羡慕中除了因为能够有子女适时的关心和互动外,最重要的一点是陪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能够在受到委屈时父母及时施以援手,而远在外地工作的我们却永远是报喜不报忧,这让他们很担忧。另一方面,那些长久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其实也不一定比外面的孩子体贴孝顺多少,因为长期伴父母左右,反倒不会有久别重逢的心疼。妈妈的这些话中有安慰的成分在,而另外一些也正是我所能理直气壮夺门而出的原因。
这就是我要说的我和父母相处沟通的模式,从初中住校开始,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久越来越少,尤其是读大学后,我所接触的新鲜东西越来越多,妈妈为了能够和我有话聊,接纳了很多新思想,比如所谓的圣诞节、母亲节,以及在我交男友的标准上,她都能与时俱进,我以为那个整天只知道做饭,干农活的母亲,不会去关注这些与她不会有任何关系的新鲜玩意儿,但她为了我们做到了。
而我和弟弟也不是只知道一味索取的人,因为每次相聚都很短暂,所以,我会尽量用最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和他们多聊天,恨不得帮他们把家务都做完,偶尔会与古板的老爸吵架,但幸好,我能及时醒悟过来,低头认错;而最近几年,看着逐渐老去的父母,我和他们开始互换角色,我开始忍耐他们的任性,替他们做一些决定,而我们也都乐在其中。
所以,陪伴也好,适合的相处模式也罢,在父母子女这场关系中,没有利益掺杂,我们不用去宣扬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孝顺,父母从来都不会去计较孩子的回报,而我们只需要保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已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