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一年级语文以来, 课堂上很少有生成和反思,一直觉得上课时间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说废话。今天的一节课出了点小意外,让我产生了想记下些什么的想法。全文如下:
今天学习《动物儿歌》,本课里有很多形声字。我这样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看,像这样带有虫字旁的字,我们抛开虫字旁不看,先认认他们念什么?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蜘(蛛),带上虫字旁他们的读音没有变化,我们再来读一遍……像这样带有“虫”字旁的字,在古人眼里,都属于昆虫,它们一半表示读音,一半表示意思,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孩子们做恍然大悟状。接下来要学习的字是“造”,上课很少听讲的*铭洋大声说“gao”,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忙说:“同学们,不是所有的字都是形声字,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字我们都认识半边就可以认为自己认识了,*铭洋,你的名字是这样的,铭的右边念ming,洋的右边念yang,加上偏旁它们的读音不变,但是某某同学就不是,比如*梓*的名字中的“梓”字,这个字不念辛,也不念木,它念zi,这次,我觉得孩子们是彻底明白了。
写完之后,不知道该如何给短文起名字,不像是反思,好像也不属于生成,只是学生的表现在我的预设之外罢了。于是将上文发给朋友让帮忙起题目,不料他将截屏发给我,用铁的证据告诉我,“造”也是形声字。
至此,我才明白我在课堂上犯了一个科学性的错误,虽然这个错误并不影响孩子们的考试,并且我也不打算立时对孩子们说我错了(不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觉得昨天我的那番话也能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等他们再大一些,我一定会告诉他们,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们的老师犯了一个错……从而再让他们明白,形声字的“声旁”读音是发展变化的,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在现代表音并不准确了,按声旁读音会读错)。由此,想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犯的其他错误:1.“延”的写法,刚毕业的时候犯的错误,已经过去20多年了,里边应该是四笔,我板书的时候写成了五笔。2.“连接”这个组词是正确的,我一直以为“联结”的组合是正确的,所以当学生用“接”组词的时候,我说不能这样组。前一段领导听推门课指出来的。
而这些,都是在公开课上听课老师给我指出来的,由此,想到一句话:只有“死”在公开课上,才能活在常态课上,(或者说才能更好的活在常态课上)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