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麦是一个爱玩的人,他不但自己爱玩,还带着儿子一起玩。
当知道我帮两个娃报了一大堆文化课兴趣课后,小麦对此嗤之以鼻,说辅导班都是给辅导机构交的智商税。
直到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小麦黑着脸过来问我附近有没有哪个辅导班比较好能推荐下。
原来,他小孩平时上课老坐不住,老师说他专注力有问题,不仅家长会上被作为反面教材点名批评,这学期还考了个班级倒数第一。
而我家的孩子,老大很争气的拿了个年级第二,作文再写好点拿年级第一也有可能。老二表现也不错,语文数学都接近满分,还被学校选为文艺团代表,派去北京参加比赛,一时间成了校内小有名气的“小明星”!
从那以后,小麦彻底变了,他再也不敢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一到周末就拉着孩子去才艺兴趣班和文化辅导班,一有空就向我和其他同事请教孩子提升学习成绩的事宜。
我看着现在的他,像极了几年前的自己。当时我妻子说要帮孩子报班,我也曾一脸鄙视。
谁不想孩子能快乐玩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当别人家孩子都在拼命学习,自家孩子年年考试倒数,你还能不急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焦虑,大概是每个家长都难以避免的事情。
01
70后,80后和90后这几代人,很多都是散养长大,我们偶尔会偷看电视,偷溜去游戏厅,翻墙去网吧,这些捣蛋事估计很多人都干过。但学习时也从不含糊,自己自觉做作业,考试前拼命复习。
就是这样,我们每学期也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大学上个还不赖的学校。
但如果你觉得还能把这套教育模式,套在现在的小孩身上,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近十多年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中国人同存在严重“内卷”行为。
什么是内卷?
用人类学家项飙的话来说,内卷就像一种“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每天要不断抽打自己,不断地自己动员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所以内卷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所以非常耗能。它的背后是高度一体化的,不允许退出的竞争。
近年来,学生中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连年提高,这一场教育内卷化竞争愈演愈烈:录取名额增幅有限,参与这个游戏的孩子,除了不断增加“劳动投入”,力图在确定的总量中为自己争取尽量大的份额,多半没有其他选择。
于是,一代学生更比一代累,直到压榨出生理极限为止。
我认识一位幼儿园的妈妈,她孩子才4岁,就已经在担心孩子以后中考会被刷下来。
很多家长都不忍心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竞赛,可我们必须要承认,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能力护着自己孩子一世无忧,我们也必须要面对,在我们东亚文化圈中,争夺资源和群体生存方式,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改变的事实。
我们既要让孩子拥有独立的幸福观和个体存在感,也要让孩子拥有面对现实考验的生存能力,如果没有提前打磨好利刃,又怎么能上阵杀敌?
在很多家长一直以来的认知里,学习教育和快乐童年是无法并存,必须舍弃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由此导致了最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错误决定。
中国教育产业发展到了今天,优质的教育资源早已做到了让孩子们能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越来越优质的教育方式,让学习早已不再像很多家长从小经历过的“填鸭式学习”、“PPT说教”,而能够做到真正的快乐学习。
退一万步说,就算孩子真的在刻苦学习的道理上感觉不到快乐,那这份苦涩也是必须要去品尝的。
毕竟,如果小时候不想受努力的苦,长大后就只能受贫困的苦。
02
一直都很认可一句话:好的孩子都是管出来的,差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想培养出一个差生很简单,由疼爱到溺爱,孩子被娇惯放纵久了,就会变成老师和同学都嫌弃的差生。
而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很简单,那就是要父母恰到好处的管束!
著名男歌星周杰伦的个人经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曾在自己的代表作《听妈妈的话》中唱道:
“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我说我要一台大大的飞机,但却得到一台旧旧录音机,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长大后你就会开始懂了这段话...”
其实,这段歌词他是在述说自己的童年往事。
周杰伦从4岁开始,就被母亲逼着学钢琴学钢琴,他妈妈对他要求极为严格,严令他每天最少练2个小时。小时候好动的杰伦根本坐不住,妈妈叶惠美就会拿着藤条,默默地坐在一旁督促。
每当听见窗外别的孩子们在外头嬉戏打闹玩游戏的声音,周杰伦心里就一阵难过:为什么别人都在玩,而我要学钢琴。
妈妈从不放松对他的要求,每天都逼迫他练琴,十年如一日,周杰伦就此打下夯实的音乐基础以及惊人的学习意志。
成名之后的周杰伦,才终于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正是因为妈妈的高要求,才让周杰伦成为了华语乐坛流行音乐天王。
在《向往的生活》中,加拿大籍华裔歌手刘宪华也同样自曝了自己被父母逼着学拉小提琴的经历。
而在一旁的Angelababy看到刘宪华能把小提琴弹奏得那么棒,不禁感叹:“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呢?”
那些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难免会带点狠。
毕竟谁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能再重来,错过了再悔恨当初也没有任何意义。
03
虽说人生是一场长跑,但每一个阶段的落后,最后差距就只能越拉越大。
孩子的求学之路大多集中青少年时期,这时父母如果不逼他们一把,他们就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
作为父母,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时刻陪伴、督导以及管束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做一份长远的成长计划,让孩子成为一个进可适应社会,退可坚守自我的人,就是为人父母的光荣使命。
每一个天才横溢的学生,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而父母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日后能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