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曾经写给女儿一段话: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
在这一篇只说我和妈妈。小时候是怕她,大一点开始烦她,就想远走高飞;再后来是有点瞧不上她,想躲着她。这一年,我基本处在这最后一种状态。
简单介绍一下妈妈:50后,排行老二,老大是姐姐,后面连着三个弟弟,在那个匮乏的年代注定这样的老二最不受重视,细节略去1万字。总之,妈妈没上过几天学,上的那几天也是要把弟弟带着去的,辍学后小小年纪就和父母一起照顾家里以及田间地头,除了她以为,家里的姐姐弟弟们都没拉下学业。和爸爸结婚后生下我,因为是女儿,又在四年后“超生”了弟弟。爸爸个性刚强,能吃苦,学习能力也远近闻名。在改革的春风下,爸爸开始创业,母亲还是在家烧饭种田,两个不善沟通的人,总是无法肯定对方,说出来的是指责对方的不完美,就这样,争吵家常便饭,两人分歧越来越大,我的童年在恐惧他们的纷争中度过,考大学的时候远走他乡,而父母也终于在我毕业一年后正式离婚,妈妈一直埋怨都是爸爸的错。几十年光阴,妈妈为其他人而活着,她无法自立,积聚了满身怨气……
二年前,我怀了二宝,母亲从弟弟那边过来照顾我,她说“那边事多人杂”。
孕期有些特殊胃口,我提出想吃什么,妈妈会数落我一通要求高,再说自己当年怎么怎么苦哪有的吃饱,说完自己回房间生气,几次三番,“求而不得”,我也不敢提要求,沟通语言越来越少。我不敢在家多呆,哪怕孕期有状况,后期行动不便能请假,也是宁可去上班。
产后月子,我管娃,她管饭,我躲房间,有啥吃啥。之后产假期满到延期全职带娃,我和妈妈度过了一年多朝夕相处的时光。在娃满周岁前,和妈妈的冲突不少,每次再诚恳试图表达建议或者沟通,她似乎就成了刺猬,进入战斗模式,骂一通后自己黑着脸生气。开始二十件事情我可能会指出五件试图沟通,后来只有一件,其余都是默默忍受, 就这样还是一说就生气。家庭气氛时时紧张,我一度以为自己要成抑郁症……
带娃这一年多时间,我也是一个观察者。看着妹妹一天天长大是欣喜,看着妈妈任性蛮横、其实是极度自卑非常心痛,她的事事纠结根深蒂固无法改变,让一起生活的人也痛苦。而更大的发现是我所看不惯的问题在我身上都有影子。是的,一个人无法察觉她的所没有的东西。更进一步的,看见十岁的哥哥也有这些东西,他也习得了这些特性。我惊讶这样的发现,和爸爸哥哥商量努力挣脱这种惯性。
我知道,看见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改变。不去试图改变妈妈和哥哥,从自己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的改变可能带来家族的变化。
至于妈妈,努力不跟着她旧有模式
让她在邻居亲戚前八卦,不分是非的说我们的不好也不会引起自己的情绪;
让她几百次重复犯一些幼稚、低级的错误;
让她说一些你不认同的话,发表一些落伍的观点;
让她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尽管那些事情可能会引起你的厌恶;
……
不急着对她说教,有时候,在她面前装装傻,就是一种孝顺。
重新理解孝顺,不是让我们觉得好,而是让她觉得好。
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