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想到要写当下的生活了,可能是心情过于平静,反倒不知道怎么下笔。往日写作都是在心情起伏的时段进行,因为我总觉得那一刻的感悟最真实,那些想法藏在我的内心深处,刚刚进入还不曾逃出,当下记录下来才能够真正完整,也更能够治愈自己。事后再翻开来读,不免会有些感慨,会心疼自己,或是被自己感动到,但心情却不再复杂,像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门外看戏,剧中人的悲与喜似乎与自己无关。
我现在的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不够戏剧化,不够跌宕起伏,可我却愿意花很大的篇幅去阐述它。有人说,痛苦会延长,而快乐总是短暂的,所以我想要紧紧的抓住这些日子,好好享受,当日后回忆时,原来我也曾有过这种淡淡的快乐,不为任何人,只是因为自己。
放纵的寻乐会让人沉溺不踏实,痛苦会让人悲伤不已,而只有那种淡淡的不悲不喜的情绪才让我感到真实,让我依然相信,生命正在缓慢的进行。所以,随着年岁增长,我越发满足于那种淡淡的快乐,容易得到,失去也不过于伤心。
淡淡的快乐从何而来?于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知足常乐,不去对生活奢求太多,甘于现状,对生活中的事物细小甚微,从它们之中去获得满足,快乐也容易得到;另一种是对生活做减法,平日里出于处世的需要,我往往要与许多的人和事建立联系,认识很多人,参加很多活动,有时候社交的范围宽泛到令我无法想象,可夜深了,回到住处,我仍是我自己。这种泛滥式的社交是没有必要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只会让人困惑恐惧,学会拒绝,丢弃一些东西,心灵才有更多的空间去承载更重要的东西,我需要的只是活的简单点。
刚进入大学那会儿,我对任何事物都是好奇的,也学着别人的那套,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去认识很多的人,每天忙得不知道南北,可后来才发现,除了收获自己一身的疲惫,我什么都没有得到,或者说得到的从不是我想要的。
这样的快餐式的大学生活,我过了两年,每天忙活在与各路人的交往中,为着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但却一直在笑,我确信那时的自己是开心的,却不真实,现在想起来,像个傻子似的,连笑容也是。
在大二结束之前,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那样的生活不是我追求的,而那些人看似重要却不重要,我们只在餐桌上欢笑,而那些悲伤的时刻他们不会出现,我也不曾让他们出现。
杯水之交,谁又认真过呢。
现在的我,大三了,离前面说到的那些日子早已远去,有时候看着好友列表里的几百号人会想笑,我之前究竟为何要添加那么多毫不相干的人了,兴许是想创造故事,又或者只是好玩,但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过去只属于过去,活在当下才能让人快乐。现在的我,几乎没有社交活动,与以前的很多朋友也断了联系,我也从未主动联系过,因为我知道,长大的代价是失去,有些东西,有些人是不管怎么努力都会失去的,而有些人与事,是自己想要抛弃,主动的,不带有任何抱怨和不舍。
我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每天上课下课,吃饭锻炼,阅读健身,准备考试,生活简单而富足,孤独或不想一个人呆的时候就找一个好朋友聊聊,认识很久的那种,彼此吐露心声,有空的时候约约逛街,看电影,旅游……
我平日里联系的朋友,其实只有C,大学以后,我们的关系变得很亲密,一起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就连暑假,我俩也呆在一个城市。我们都是独立的人,却依赖彼此,我已经习惯遇到什么事都与她分享,她亦会如此,跟她呆在一起,我的内心平静而快乐,她是那种让人静的女孩,她的友情让我很踏实。
悲伤是触手可得的东西,快乐不常来到,所以我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