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一件事,把维护了5年多的三个大群解散,重新建立一个新群(自我成长),自愿进群,希望进群的都是想学习,愿意积极成长自己的伙伴。
昨天,在群里发了第一个思考问题:
当你遇到问题时,你是(下意识的)去评判还是关注于问题的解决?
注1. 遇到的问题可以是孩子犯错,自己犯错,工作上的问题或者与家人朋友,路人之间的问题……
注2. 这里说的评判可能是:我怎么这么失败;Ta(们)怎么那么笨;何必白费劲;简直不可救药;是Ta的错……
请这几天观察自己遇到问题时的反应。
为了促进自我成长,每个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记录一下你的观察。
我举2个栗子:
- 早上孩子行动慢了,你是如何反应的?
——催促(心里评判:怎么那么磨蹭;就不能快点嘛)
——我需要做什么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早上做什么会让彼此开心些。- 路上堵车。你是觉得自己倒霉,还是会想怎么做能利用好堵车的时光?
(我只是抛砖引玉,举个例子,但你会发现一说到育儿的问题,很容易聚焦,大家对这个问题总是有很多话要说,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上面说到的“问题”做了限制性思维。)
大家的反应是:
--堵车时着急
--早上时间太紧了
--催促孩子
--嫌弃
--每天催促,最后到暴躁
--真的不想管了
......
看到大家的回复,感受到了着急、烦躁、无助的情绪,我也发上了我对大家的提问(直接给出答案也许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但是提问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是家长应该首先要学会的,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去引导孩子):
催促、嫌弃、暴躁:大家可以想想今天的做法,你学到了什么,孩子学到了什么?如果你希望培养孩子好的晨起习惯,你需要做什么?
管与不管:我们对于孩子从来不只是管和不管两个选择,还有合作:哪些交给孩子,哪些需要我督促,哪些我们共同商量决定……
今天,在群里继续互动:
--请大家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昨天你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回应?
--你的做法是如何帮助到你?或者是如何激化矛盾的?
--你的收获(反思)是什么?
--今天你决定怎么做?
--你又是如何行动的?
--你有什么收获?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家学习,我举了一个例子:
今天早上,我送完女儿回家,看到茶几上老公放的一堆松子壳,不爽。有不满的情绪(评判发生了):怎么就不能把他扔茶几上的小垃圾桶呢?(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有:懒人,邋遢。一件小事会有如此人格的评判,这就是生活中的我们。)
想想如果在有情绪的状态下对家人直接反应,可能会说什么?(这部分大家应该很熟悉,自己脑补画面吧!)说了这些,问题就会消失? 显然不会,最重要的是两个人都积压着不满的情绪。由此可见这是无效的,耗能的。( 即便这样无效的、互相伤害的方式,仍有人每天乐此不疲地重复着。)
思维转换:如何让茶几变得整洁?
方式一:看见垃圾就清理,用行动而不是埋怨、指责。
方式二:和老公沟通,我看到桌上有垃圾时的情绪和我的想法并表达我的愿望。(这并不容易,上过课的亲们,你们懂的。)
方式三:在茶几上写个纸条——“我需要保持整洁”或者“让我看起来漂亮点”(用茶几的口吻说出来是不是会更让人接受)
……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带来的变化。这里不只有评判,也不只有两个方案。
所以,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