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晃晃,迷迷糊糊,到达和顺古镇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在去和顺古镇之前,我已经去过好几个古镇。趋之若鹜的游在大巴上人塞满了古镇的大街小巷。
所以被商业气息渲染的古镇也有了千篇一律的倦怠感。虽然在百度上搜索和顺古镇,被评为十大古镇之首,我却不以为然。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腾冲已经是云南的边陲之地,和顺古镇偏居一隅。
或者正是他的山高水长的距离才让游人望而却步,也把过分浓郁的商业化模式拒之门外,保留了八分的质朴和原色。
走进古镇,左边是进入古镇的双虹桥,桥头就是荷塘和苍天古树。
和顺是个没有过度开发的古镇,当地的居民住在这里已有几十几代了。
游人过客的嬉闹和好奇,都打扰不了他们生活的常态。
有少年站立在池塘边,握着鱼竿在垂钓,不远处有的两鬓霜白的老者蹲在一旁等鱼上钩,一侧放着竹编的鱼篓,走近一瞧,鱼篓里鱼都快装满了,最上面的还不死心的跳动。有三两老妪用竹竿拨水里的水植,一下又一下,像个淘气游戏的小孩。
对于游人的注目不以为然,岿然不动,习以为常。游人是过客,有一种贸然闯入他们生活的错觉,破坏了田园风光图。
想起马致远的那首,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整个古镇都是大块的青石板铺就的石板路。双波桥跨桥而立,河水两旁绿柳依依,枝条垂落,微风吹过,枝条尖有一下没一下的触碰到水面。河水之上建有浣洗亭。
听说是常年出门在外的和顺男人们心疼自己的媳妇,衣锦还乡后而建。
有附近高校的老师带着一帮学生过来写生。小女生屈膝坐在石阶上,用手机选好了角度在画板上静静描画。悠闲自在的鸭群在河中游荡。带着碧波划来层层的涟漪水纹。不时传来嘎嘎的叫声,更衬的美好。
拾阶而上,有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图书馆的历史已有百年。
图书馆前院小道的小径通幽。环圈而种的绿植已有人高。
图书馆内是木质地板,踩上去吱呀作响。报刊摆放整齐,上面都有统一的蓝色油墨的日期戳印。
留守一方的妇孺老幼,做完家务后就会来看书看报。带我们当地导游说,不要小瞧古稀阿婆,都是学识渊博,博学之人,轻易不敢攀谈。
或许就是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妻子对丈夫的,孩子对父亲的思念都寄托于书文中。才让小小的乡村古镇出了百位的状元举人。
往高处走,两旁楼宇鳞次栉比,还有保存完整的清末建筑,或是在老建筑上改建的,或保留了石柱。
走累了,走入一家玫瑰饼店。新鲜出炉的玫瑰花饼,外皮酥脆,艳红内馅的玫瑰花甜儿不腻,玫瑰花香浓郁。一不小心就连吃了3个还意犹未尽。店内还售玫瑰手工皂,玫瑰香水等等。老板娘说,不远处就有他们的玫瑰花种植园。可以去参观,保证原料新鲜。
仰头是天际一线的蓝天,大团大团的白云像极了柔软的棉被。远处是绿油的良田,起伏的山脉,耕牛在悠闲的吃草。
内心富庶的人不会因为物质的五光十色而迷失了方向。
这个甚嚣尘上的时代。我不太喜欢夸大其词的标题党,总是塞满了干货,成功,这样吸引眼球的字眼。仿佛所谓的成功的捷径都在字里行间埋伏。
我知道时代变了,90后的孩子比我们更有目标更渴望成功。财务自由,成为了一个囊括了全宇宙梦想的诠释性的词汇。很少人愿意看游记,大家都只想知道攻略,更少人愿意看春去秋来,看落叶归根。
时代的节奏变的很快很快,每个年轻人的都需要怀着各自的理想,并为之使尽全力的奋斗才是常态。
就像长辈总是苦口婆心的劝解,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做。总是说,这是我走过的路,我希望用前人的经验告诉你,这样你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其实,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没有人能替代你走一步路,吃一口饭。经历比结果更重要,修炼比打怪更重要。路程很长,我们不知道会遇见什么风浪和转折。只有把自己的心修炼的波澜不惊,荣辱不慌,我们才能过好生活。因为日子在你遇到任何情况下都要吃饭,睡觉。一日三餐,冬暖夏凉,这是抽丝剥茧后的生活本质。
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