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室友说,为什么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合上书的一瞬间,就好像什么都不记得,我特么到底是在阅读,还是只是把所有的字挨个看了一遍?
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明明读了不少书,却感觉自己的阅读量为零,说到书名能想起,但是也就只局限于记得书名。
最残酷的真相是,花了很长时间读了些书之后,就算不腹有诗书气自华,至少多少记得一些内容吧,可惜空空如也。
我当然也尝试过读书笔记,然而只有翻阅的时候,才能勾起回忆,但也只局限于那一点内容,这当然不能满足我的欲望。
是我缺少思考吧?我想是的。但我应该怎么思考呢?
曾经老师也提到过,阅读的时候,带着问题阅读,效果会好很多,最好的例子是英语阅读理解时,先看问题再到文中找答案。
可是自由阅读时,我该带着什么样的问题阅读呢?
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就把我从阅读的迷雾中拖了出来,第一次让我怀疑之前只是在识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艾德勒版本,一个是轻阅读编写组版本,我阅读的是后者。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
我发现之所以阅读质量很差,是因为阅读习惯有问题。而好在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吃透一本书。
那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呢?怎样做才可以高效的阅读呢?
是时候改变阅读习惯,重塑阅读方法了。
2
阅读质量包括,阅读效率和阅读收获,想要提高阅读效率,光靠提高速度是不行的,盲目求快,一定会得到惨痛教训。
我就是那个被狠狠教训的人。
前年的时候,由于听了一场讲座,感受到知识焦虑,于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在一个月内看多少多少书。
相信这样的事,大部分人都遇到过,心血来潮的时候,规划要怎样怎样,结果盲目追求数量,快速的看书,囫囵吞枣,看完即忘。
别人看完书有一大堆想法,我没有。
真的,为了阅读量,为了快而快,真是愚不可及的想法。
也不是说不能追求快速,而是要讲究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过关于速读的四个误区中提到,速读并非一味求快,基础的理解才是速读的前提。
书中也指出,速读并没那么神秘,一目数行,通过练习真的可以实现。
书中给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如何从横向拓展视野,到垂直拓展视野等,从而实现一目数行的速读。
速读的前提是快速理解,而这项能力是需要慢慢练习的,它也和个人的积累有很大关联,积累越多的人,理解起来越快。
速读提高了时间效率,而带着问题阅读能提高理解效率。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读书四问:
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样讲有没有道理?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在阅读时,问和解答这四个问题,构成了整个阅读过程。
有了四个问题做指引,便能提高注意力,紧跟作者的思路,加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减少重复阅读的次数,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3
速读和带着问题阅读,都是阅读的辅助方法。
要真正的读懂一本书,需要更深层次的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由浅到深,用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来描述阅读的四个层次。其中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都是指的精读,只是阅读范畴不同。
大家都知道做读书笔记的好处,而精读一本书的时候,更要做好读书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积累新知识,记住书本重点。
但是读书笔记也分种类的,书中将读书笔记分为:摘抄型、批注型、感悟型和综合型。
摘抄型是最基础的读书笔记,利于新知识的积累,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不大,而感悟型和批注型,对于理解和记忆新知识作用就更加明显。
综合型的笔记整理后,再做提炼和修改,就可以变成书评,所以综合型的读书笔记,对于想要精读一本书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画思维导图利于我们清晰的掌握书本的结构,知道重点在哪,方便进行重复阅读。
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读过的内容复述出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吃透它,因为这是一个将所学所得初步整理输出的一个过程。
最后,如果喜欢一本书的话,可以结合读书笔记写一篇书评,书评可以帮助你总结一本书,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样,精读一本书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这点我感受特别深,在我采用上述的这些方法阅读一本书之后,对整本书的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结构是怎样的,重点是哪几章,讲了什么,用了哪些例子,都很清楚。
4
比分析阅读更深一个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也叫对比阅读。
主题阅读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难的阅读层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写论文的时候,需要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就是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以主题为主,好几本书为辅,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主题,同分析阅读的阅读范畴不一样,但是方法一样。
书中给了一些进行主题阅读时,具体的方法和指导,以及主题阅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点,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提出,根据书籍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哲学、艺术类宜采用分析阅读,而小说类检视阅读就可以了。
另外书中还指出了,阅读一本书时,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以及了解不同类型书对应的书本结构,等其他有利于阅读的辅助方法。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阅读层次还停留在检视阅读层次,不会带着问题阅读,做读书笔记也不合理,读完一本书之后,收获的东西实在是少。
在不断的练习和尝试书中所提倡的阅读方法之后,无论阅读速度,还是阅读质量才有了明显的提升。
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阅读数量并不等于阅读量,还有一个效率在其中作祟。
效率越高,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报之间的正比值越大,而改善阅读方法是提升效率的唯一路径。
书山有路勤为径,“勤”说的并不是方法,而是态度,阅读不是只要勤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