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五六年前,这次是重读,现在距这次重读完又过去了两三个月,我不是时间的朋友,时间也不等我。
我已达到最高境界,过目即忘,现在所写的只是对本书的一些模糊记忆和观感印象。
初看到这本书,你可能会把它当做一本时间管理类书籍,我买这本书时也是这样想的,可是看完发现并不是。
就像李笑来说的,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书籍,不是成功学书籍,不是心灵鸡汤式的书籍,也不是讲大道理的书籍。
这本书从最初网上发表时的“管理我的时间”变成现在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也昭示着李笑来的理念随之发生改变。
想起那首小诗:
时光飞逝吗?
不,
时光永驻,
是我们在飞逝。
此刻来模仿一下:
时间管理嘛?
不,
时间不可管理,
是管理我们自己。
把时间当作朋友说的简单,可是又如何和时间作朋友呢?
做一个人的朋友首先要不刻意、不强求、平等、互利,这是暂时想到的几点。
这几点分别代入到和时间的相处呢?
不刻意,在我看来就是不用刻意的去长时间坚持一件事,坚持就刻意了,要养习惯成自然,我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要做、我喜欢做,而不是我要坚持做。
不强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付出努力过后又没有结果时,你要知道时间不是在和你作对,也不要强求时间,因为那是在强求你自己。
平等,面对时间你不要紧张焦虑、不要担心恐惧,不要惋惜后悔,别管它是多是少、是快是慢,你都要泰然处之,不为往事忧愁,不为未来烦恼,你所面对的永远只有当下这一段时间。
互利,礼尚往来嘛,你给时间什么时间就给你什么,如果你一直把不好的东西给时间,时间也肯定给不了你好东西。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没有给时间赋予意义;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给时间赋予的意义一直还在。
好吧,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你就知道上面的四点都是在瞎扯,完全是为了表达而表达,没有任何逻辑。
“把时间当作朋友”其实可以理解为现在比较火的热词“长期主义”,虽然现在的我并不是很认同“长期主义”,但并不妨碍这本书影响当时的我。有点绕,但这句话的逻辑是没问题的。
记得李笑来在书中举了几个例子,都是在以往偶然学的什么技能,在跨越十几年的时间长跑后因此获得了收获和成就,并以此来说明,要尽可能的多学习各种技能。当然这种说明,在现在看来,是不合逻辑的。
逻辑是什么呢,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逻辑就是数学,看这本书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数学中的逻辑还可以这么用。
第一遍看,我学会了运用逻辑思维辨别事物,第二遍看,我发现这本书当中就有很多逻辑错误。
我还发现,其实这是拼凑起来的一本书,不过这本书拼凑的比较好,不是那种毫无滋味的拼凑,有一个自我消化再出产的过程,可以在里面学习一些实用型技巧,可以开拓思路引发一些思考。
比如,我最早接触到时间四象限就是通过这本书,知道了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不紧急重要,据此来安排我们的时间。还有演变的版本,把事情根据真的重要还是显得重要分为四象限,把事情根据有趣还是有用分为四象限,不一一赘述了。
比如,里面教我们如何理性看待因果关系,有些看似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是互为因果,甚至毫无因果关系,第一次接触了解双盲实验。
比如,判断命题是否成立的逻辑方法,命题分为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和否命题互为逆否也同真同假,其他的互逆和互否命题都真假无关。
比如,一个刺激思考有助于养成思考习惯的实用小方法,多用一些特定句式“……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然而,……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因为……”,“……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等等。
这本书涵盖了关于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积累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你需要这些方面的内容,不妨参考一下他人的观点。
PS.再次津津有味的读完这本书,我去找了李笑来的视频号,发现实在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