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飞跃式发展,各行各业也在飞速前进,作为民族乐器之一的马头琴是在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后才受到重视的。传统民族乐器马头琴也紧跟着党中央的政策跟着时代的步伐发展。
达日玛是蒙古族乐器革新家,也是研究学者。他像他的父亲一样心灵手巧,是一个很有造就的人。小时候就学会了缝纫,爱好雕刻,他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造了马头琴、托布秀尔、雅图嘎等蒙古族传统乐器,取得了优异成绩。他革新的“木面马头琴”于1984年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优秀产品”奖和呼和浩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开始对马头琴的尼龙线开始进行反复改革,把尼龙线改成“金属线”也很成功,于1989年获“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制作的“蒙古琴”也同年获得文化部“科技进步四等奖”,他制作的用于站立演奏的马头琴“琴托”获国家“创新专利证书”。
2008年开始,他改革托普秀尔,经过多次试验将原来的二弦托普秀尔改制成四弦托普秀尔,使其在音色、音域、音响等方面得到改进,便于演奏、独奏和合奏,与其配套的DVD教材也已经出版了。“托普秀尔”意为“弹拨”,即用弹拨来演奏的乐器。世界各地有很多种弹拨乐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从独弦到多弦,不一而足。通过变化多端的指法、动作可演奏轻快、轻盈、敏捷乃至激烈、跳跃且动律感极强的节奏,魅力无限。在蒙古族民乐合奏、乐舞伴奏、祝赞词说唱等艺术表演形式中,托普秀尔独成一体,表现非凡,千百年来始终伴随着游牧蒙古人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而存在和不断发展。将张二弦托普秀尔改造成张四弦的中、低音托普秀尔,扩展了音域、提升了他的表现力,为民族音乐的合奏锦上添花。
他从2009年开始对乌审旗发现的四弦轻雅图嘎(袖珍筝)进行改革,经过几次试验革新成七弦筝。数百年来“弘更·雅托噶”主要流行于鄂尔多斯的乌审旗和伊金霍洛“成陵”一带。这个乐器形状很特别,长不过二尺,宽仅二寸。有四根弦,琴码在中部,两边都能弹奏出音符,虽有面板,但声音小,共鸣弱,众人戏称它的发音比蜜蜂的声音稍大。如果不进行革新,它就没有生命力,只能成为博物馆的摆件。达日玛老师认为要对它进行革新,让它具有生命力,在基本的特点和形状上进行革新,成为表现新时代音乐发展需求的、适合乐队演奏的蒙古族器乐。改良后的七弦筝与普通筝相比体积小、长度短,便于坐着演奏和站着演奏,于是命名为轻雅图嘎。他把雅图嘎的音域扩大为二十一个音节,七声音节(其他雅图嘎都是五声音阶),完善了乐器的功能。同时,配备了教材和DVD,现已交付出版。达日玛先生是深谋远虑善于研究的人。他写的《马头琴漫谈》、《关于草原姑娘马头琴组合》等三篇论文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2008年收编于《世界蒙古族文学艺术科学宝库》,用蒙、英、俄、德、日五种文字出版。
达日玛对于民族乐器改革,这么讲述:“在民族乐器改革、创新的进程中我们正在踏着老一辈改革家的脚印大跨步地前进着。随着民族乐器阵容的壮大和民族器乐演奏的不断发展,坚定改革创新理念,我始终认为这是作为一位民族器乐演奏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