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晚,看到朋友圈有人说江歌案中的刘鑫对江歌妈妈的所作所为真的很让人讨厌。
我留言问:所以你也在审判她了?
我的言下之意是,我们对一件事物,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并且表达出来。但是一旦这种表达变成了强烈的谴责羞辱恨意,那我们就必须问问,谁给了我们审判他人的权力?
倘若随便什么人都能随意审判别人,那审判的结果又如何让人信服呢?
想想真是可怕。
二
日本的司法制度,与我国是不大一样的。感兴趣的,不妨看看宫部美雪所写的小说《所罗门的伪证》。
整部小说概述起来其实非常简单:
有个中学生坠楼死了,该校的不良少年被指认为凶手。随后学校、警察、媒体都从正义、理性、保护未成年人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出发作出了自以为正确的反应。可是事与愿违,事态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也越来越多。
能怎么办呢?
指望不上大人们的中学生们只能自发组成了校内审判法庭,以求查出真相,还学校安宁。审判的过程,自然是一波三折,而最终揭露出来的真相也非常惊人。
原来,死者是跳楼自杀的。死者死前想要让他生前唯一的朋友陪葬,他以为他的这个朋友是杀人犯的儿子(爸爸杀死妈妈后自杀),肯定活得很凄惨,谁知他的这个朋友根本没有自暴自弃。于是,死者选择了最歹毒的方法,以自己的死来毁掉他生前唯一的朋友的人生,却又阴差阳错让不良少年背了黑锅。
而不良少年确实欺负过死者,但他真的不是凶手。他终究只是个内心孤独缺爱的孩子。
所以宫部美雪为什么要写这么长的一部小说呢?作者究竟想表达些什么呢?
作者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回答的:
恶意是我们自身所持有的东西,所以比起天灾或者妖怪,人类的恶意或许是最可怕的。
那为什么要取名为《所罗门的伪证》呢?
这是因为,所罗门王是受到过神的启示,拥有对人加以处罚之权利的人物。倘若所罗门王作了伪证,也就意味着,最有智慧的人撒了谎。最有权力的人撒了谎。这样的人撒了谎,可能就意味着,真相永远难明了。
想想真是可怕。
三
人类真的是一种特别容易被情绪所控制的生物。
说一个今年遇到的案子。
案发地点在农村,中年妇女带着女儿在始发站搭公交车出县城,上车前问了司机几时发车,司机回答得很不耐烦,于是两人吵起来。吵了一会,司机不想再吵了,回到驾驶座上工作,可是中年妇女仍然不依不饶,还打电话叫自己的老公来帮忙。
就是这么小的一件事,后面变成,公交车司机被这位中年妇女的亲人殴打,头部受伤,流了一地的血。公交车司机在混乱中拔刀刺人,被刺的人后来被送进了ICU。幸运的是,最终捡回来一条命。
中年妇女和参与殴打公交车司机的人,被行政拘留。公交车司机,被刑事拘留,等待他的,是牢狱之灾。
该怪谁呢?
是要怪公交车司机一开始的不耐烦吗?还是要怪那个中年妇女?我想无论是公交司机还是那个中年妇女,都会在无人时,深深自责。可是自责又有什么用?于事无补啊。
韩剧《当你沉睡时》中,男主角年少时,曾经在成绩单上作假而让自己的父亲万分失望。当他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自责不已,独自哭泣时,父亲的同事是这样安慰他的:
真希望时间能够倒流,可又能如何呢?已经是覆水难收了啊!以后的时间多着呢,从现在起,慢慢将水填满就是了。所以呢,哭一小会儿就好。自责要短暂,铭记要长久。
对于犯过错误的人来说,自责是难免的,可自责又往往是不为人知的。而不为人知的自责,还不如默默的将功抵过。
四
有不少负面情绪,来自于恨。而恨,往往是自己不能接受现状的一种投射。
例如,“某某人做了一件不符合道德的事情,某某人就该死”,这样的言论背后,很有可能是来自发出言论者对自己的不接受。对自己各方面都满意的人,不大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可是人是不能一直处于不接受自己的状态的,那怎么办呢?恨具体的某个人啊。恨了某个人之后,不就可以暂时忘记对自己的不接受了嘛。
我活得很窝囊,没关系,我只要找到一个具体的人,然后使劲地骂这个人,仇恨这个人,就可以了。
可是,真要想让自己发生改变,还是得从接受自我开始。
五
1、谁也无权审判谁,除了法官。
2、倘若有比我们更有智慧更有权力的人撒了谎,我们几乎不可能知道真相是什么。
3、人很容易被情绪所控制而产生非理性行为,而之后的自责往往于事无补且不为人知。
4、自责要短暂,铭记要长久。
5、将功抵过,好过长久自责。
6、骂别人,恨别人是一种需要,帮忙自己暂时忘记对自己的不接受,而要真正改变现状,还是得从接受自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