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初试投资和理财
投资需要理智与谨慎,一切都需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至于其他人的诸多说法,不能照搬全套,顶多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的案例罢了。
4月初,王森林听说堂哥王忠的店面已经扩大,他特意抽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前往观望和拜访。
王忠夫妇见到王森林仍如往日一般客气,但在言语间却是多了些许苦愁。大家坐定后,通过交谈方才明白其中缘由:原来他们夫妇年初就租下了隔壁的门面,增加了玻璃经营;要说生意,还算不错,只是垫资太大、欠账过多,无形之中就有了资金的缺口和压力;原本,他们希望通过部分贷款来解决问题,然而贷款的额度很小,根本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其实,无论是个人的经济向好,还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和金融系统的合作与共赢!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
虽然理解对方的苦愁,王森林却也没有解决的好办法。忽然,他灵光一动,悄声问道:“哥哥、嫂子,你们估计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满足目前的周转?”
“最少得要二十万,否则根本周转不开!”王忠沉思无语,嫂子却是快人快语道。
“这应该是最少的数字了!”王忠也是点头轻语。然后,他又补充:“兄弟,哥知道你没钱,但能不能给哥出出主意?”
“老哥,你说得对!虽然我自己没有钱,但确实能够给你想些办法;只是有一点,这帐该怎么算?”王森林心里已有了主意,于是笑问。
“兄弟,只要你能解决资金问题,至于账目怎么算,全部听你的!——付高点的利息可以,入股分红也可以!”王忠着急回答。
眼看对方的焦急和诚恳,王森林认真说道:“哥哥嫂子对我不错,年前还说要带我分红;如今你们有了困难,我肯定不能坐视不管!假如我想办法给你们凑齐二十万现金,仅需要支付最低的利息,然后,再分给我个人百分之二十的红利行不行?”——其实,王森林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思想斗争特别激烈:按照亲情的原则,利息不能收;按照投资比例的原则,明显又有些吃亏;可因为钱不是自己本人的,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以他说了一个自认为比较折中和照顾的办法。
夫妇二人几乎同时表态:“兄弟,只要你能帮上这个忙,什么都听你的!而且给你的分红,肯定不止百分之二十!”
王森林对于这次投资,饱含着特殊的情感:第一,因为相互了解,他对王忠夫妇的为人和能力那是绝对信任;第二,这个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收益相当可观,而且这也是自己曾经的选择……所以当天上午,他便将二十万现金亲手交给了王忠夫妇。
当然,字据一定是要有的,因为这是正常而又必须的手续!只是王森林做得相当委婉,仅让对方写下了借条,却没要求注明利息标准和分红比例。同时,他坚信自己这件事情做得对,不仅能够帮助该帮的人,而且也能带来不菲的收益。
很多需要创业或是投资的人,总是抱怨找不到机会。其实,有很多的机会就在你我身边,只是大家没有仔细去发现而已。
在1991年的四、五月间,王森林接连又做了两件不小的动作——
一.彩色冲印
投资彩色冲印的理由很充分:
第一,在当时的古城县城里,还没有彩色冲印设备。大家需要冲印彩色照片,必须前往一百公里外的省城或是地级市里才能处理;既费时费力,而且时间上会耽搁很久。
第二,自己在部队时期,曾经到过连队周边的玉山小镇——张师傅的家。对方娴熟的彩色冲印技术,也给了自己极大的鼓舞!
不管怎么说,一个县城的彩色冲印量,肯定要大于一个山村小镇;而且通过多方了解,发现此行业的利润也是相当不错。
第三,自己热爱摄影,对彩色冲印自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因素,就是表哥刘春生;他开有一家照相馆,常常就为照片冲印的事情所困扰;所以二人一拍即合,立即筹划冲印店的相关事宜……
筹备情况:
一,地点就选择在刘春生的照相馆门面。
二,投资额度和利益分配等:开始大家和行业人士都倾向于购买进口设备,总投资大约需要四十万到八十万元之间;后来表哥感觉压力巨大,于是坚持购买了中外合资的上海设备。
预测总投资十二万元,王森林出资十万元,表哥刘春生出资二万元。其中设备投资约十万元,相应耗材两万元左右。
初步约定如下:第一,店面运营由刘春生全权负责,王森林仅需适当关注和协助就可以。第二,所有投资款,均按银行最低利息月月结算。第三,承担门面房租的百分之六十,同时,按月支付刘春生合理的工资。第四,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根据运营情况进行结算和分红……
运营情况和结果:冲印店于5月中旬开业,在当时的古城县引起了不小轰动;而且收益相当可观,他们在当年的年底便收回了所有的投资。
二.购买地皮
5月底的一天,王森林正在冲印店内玩耍。忽然,倪兵前来相寻,他说自己想买一块地皮,特意请兄弟帮忙参谋参谋。
结拜兄弟相邀,王森林自是欣然前往。
地点位于县城以东,也是近些年来县城的主要开发区域。原本这里都是郊区和农田,但现在却是高楼林立,成为了繁华的商业地带。附近有着本地最大的商场,还有车站和银行等等。
倪兵所指的地皮,是个谷物的晒场(俗称稻床)所在,占地面积约有六七亩。另外,晒场边上还有四五间的茅草土坯房——系过去生产队的队屋和牛舍。
晒场的三面基本做满了房屋,仅有一侧是高大的围墙。倪兵手指介绍:“那里是供电局的宿舍区。”
“老小,这里环境不错!虽然不具备商业价值,但却是居家的好地方。”王森林赞叹道。
“是啊,这里的地皮早就卖光了,这是仅剩下的最后一块。若要论起缘由,还真多亏了一位亲戚;在他的极力游说下,我和刘红梅才下了决心!”对方庆幸笑语。
“那你准备购买多大的面积?”
“我们夫妇俩人上班时间不长,能够买上两分地就不错了;若是再加上盖房子,估计还得借上不少的钱。”
“老小,和你说个正事:帮忙问问你家亲戚,看能不能把这片地全部买下来!”
“全都买下,你要?每亩地价二万,那可需要不少的钱!”倪兵先是担心地问,后见王森林肯定点头,于是兴奋说道:“行,我现在就去给你问问!真是太好了,那咱们兄弟俩以后就是邻居了。”
在倪兵亲戚的帮忙下,王森林顺利买下了六亩多地,倪兵买了三分多点。
一年后,供电局因为需要加盖职工宿舍,自然就盯上了王森林的多余空地。双方经过多次商谈,他仅保留了和倪兵相邻的住房,然后,他以一个非常理想的数目与供电局完成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