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的阵痛
文/范芳
9月1日迎来开学季,校园再次上演人声鼎沸。秋季开学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会昨天已结束,今日的我却没有结束假期,迎接新学期的心理预设和准备。工作似乎原本就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平淡如水,谈不上什么积极或者消极。
开学前的教师大会,大多是谈些政教工作、教务工作、办公室工作、安全工作、教师工作纪律、工会活动等事情,总而言之就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对新学期工作的安排及要求。临近散会时,一条不起眼的微信群名更改消息,“七”改成“八”这一字之差,就是压倒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你默默掉眼泪、无声哭泣的样子和去年的我一模一样。古人云“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你和我却是仅有的第三次被定格在“七”字的人。如果说去年此刻的我更多的是难过、焦虑、委屈、彷徨的话,那么此刻的你更多的就是自我否定与怀疑。不自信的种子总会跳出来影响我们的判断,让人踟蹰不前。一年的辛苦努力与付出付之东流,两年的隐忍与坚持似乎也不过是别人眼中的笑话,一时不知该拿什么去迎接我们的第三年,只能顺其自然、服从安排、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硬着头皮走下去,假装看不见未来的惶恐,忽视不安,重新鼓足勇气,静待新生。
想起我第一次承担班主任工作时,虽有紧张,但更多的是希望和期待,初生牛犊不怕虎,信心满满的披荆斩棘,上刀山下火海,不考虑结果,不懂害怕是什么,撸起袖子努力向前就行。两年后因为自己工作地方的变动,错过了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季,带着遗憾迎接三中的学生,总想着只有千百倍的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无愧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真诚眼神,一年后,我与第二届学生再次完美错过,害怕替代了充实的生活,慌不择路的彳亍。
回头看,信誓旦旦要勇闯天涯的初心不改,不过这颗心脏还需磨砺的更加强大些才能应对各种摔打,它会像百年老窖般越沉淀越强烈。
不同于我,你第一次接班主任工作时,是毫无准备的半路被迫上马,那种不情愿的别扭与努力干好工作之间的争斗,定然会不定期的摧残着人的意志。连续两年迎来新生又被割舍,第三年,办公室里同事刚好换完一轮,唯独你还呆在原地。大家都调侃你是稳坐钓鱼台,你表面上没有任何变化,我知道只有夜深人静时才是你舔舐伤口的时间,纠结今年要不要再次承担班主任工作。我依然鼓励你胆大些干吧,我也在啊!
中午接到旗姐电话,她也是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年轻教师,整个暑假都在祈祷学校给机会升入高中部,五花八门的文件在工作群里蹦跶了一个夏天,最终还是被留在了初中部原来的岗位上,同批入校的年轻教师有担任高一班主任的,对比中开始怀疑自己,不信任学校领导。电话里跟我说,她难过到端着一碗面,一口含在嘴里,眼泪就会无声无息的掉下来。委屈、不甘、无耐,感觉自己被骗了,无处申冤。不知道留在学校工作的意义在哪儿?此刻的我已然能够安慰她受伤的心灵。
我只想说这是我们青年人必须承受的阵痛,世间的心随所愿都比较吝啬,所以不怕痛苦再大些,磨难再多些。时移世易,慢慢的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变,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变。人长大的同时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能游刃有余的面对繁杂事务与工作。
真的不可思议,四五年间的教师工作可以如此改变我的心境。有时候时局和形势逼的人不得不做出不喜欢的选择。用“既来之则安之”慰藉自己,唯有尽力而为之。
小康梦想路上,吾辈仍需奋斗。
文/郭静静
泰戈尔曾说过“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生活在这世上”,是啊,一生都能有所热爱的人,是幸福的,很庆幸,我心中也有所爱,这份热爱一直都与学校有关……
小时候,我家离学校不远,所以也算是在学校院儿里长大的。
6岁那年,我被妈妈送进了幼儿班。记忆里就只有那么几间矮小的教室,已经褪色的涂料下面依稀可以看见青砖,屋顶的墙壁上也隐约可以看见雨水浸染过的痕迹。到了冬天没有暖气,我的双手、双脚甚至耳朵,都被冻得通红,生了冻疮,又疼又痒;少年时代应该有五彩缤纷的课程,而我们的课桌上却只有那么几本被翻烂的书本、练习册;图书馆、少年宫、兴趣班,那更是只有在书本、影视中才见过的。
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步步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也一步步见证着学校生活的各种变化。
清楚地记得,在高中,我从《诗经》当中学到这样一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是啊,相比较各位,我的经历确实不算丰富,但我的眼睛真切地告诉我:生活在改善、社会在发展。而发展,是断然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奋斗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鼓舞我们广大青年,奋斗永远是青春的底色,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
所以,在结束了整整二十年的读书生涯后,我毅然选择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学校。
从学校再到学校,虽然场所一样,但是意义却有差别。
作为90后,初入职场,我仿佛真的被曾经那些贴在我们身上的标签牢牢禁锢着,学生的叛逆,成绩的下滑,家长的刁难,校长的谈话,仿佛一堵堵高墙立在我的面前。回到校园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轻松,这一次,我真的体会到了,国家、社会培养一个人才,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心血。于是,我对学生更加严格,更加冷酷,以为这样,情况就会有改观。但就在去年,我得知班里一位男生因车祸需要手术后,突发奇想地发动了班里的其他同学,每个人写了一封信安慰他,还精心录制视频给他加油。手术出院后,我去家里看望他时,他的妈妈握住我的手说“老师,谢谢你啊,孩子看了那些信和视频之后非常感动,还偷偷抹了眼泪”。半年后,在校园里,看见那位男生丢掉拐杖,一瘸一拐地朝我走来问好时,我明白了,冷冰冰的分数并不能成为他们唯一的标签,在他们心里埋下善良、真诚、自信的种子也许才更加重要。
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听着他们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谢谢”,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心中有爱,花儿自会盛开,付出就有回报,奋斗就会成长。
是啊,一个民族,只要有读书声,就有无穷的希望和力量。我想,我还会一直与学校有关,为之热爱,为之奋斗。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误以为我和“小康”之间是政治、历史课本,渐渐地我才明白,我不仅是小康的见证者、经历者,还是实践者和奋斗者。
守望过路的泥泞,便会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期盼明天的美好,心中就会觉得充满希望。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小康梦想的路上,吾辈仍需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