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学校倡导广大教师争做教练型教师,当时听到这个概念时瞬间想起了几个有关教练的小故事。
故事1、游泳教练不会游泳
上个世纪体育史上的一件趣事,美国游泳队教练谢曼·查伏尔,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在历次大型比赛中,每当本队将要获得胜利时,他就会悄悄溜走。作为一个教练,在这个时候,不同他的队员共享胜利后的喜悦而独自离开,实在有令人费解?谢曼·查伏尔读大学时,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还是美式足球和田径项目的校队队员,获得过心理学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当过飞行员、教师和中学校长,后来当上了游泳队教练员。在他的教练生涯中,曾经为美国以及其他有关国家,培养了不少世界级游泳巨星,比如大名鼎鼎的“飞鱼”施皮茨就是出自他的门下。他们先后74次打破奥运会纪录和62次打破世界游泳纪录,创造80次美国全国游泳纪录,夺得16枚奥运会游泳项目金牌。
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象这样一位有着卓越贡献的游泳教练,他本人却竟然不会游泳!
有一次,取得了突出成绩的美国游泳队员们兴高采烈地把他们的恩师查伏尔团团围住共同庆贺,后来干脆将查伏尔抛向了游泳池的深水区。只见他在水中挣扎着,逐渐向池底沉去。眼看着教练沉下水池底,队员们在池边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可是好一阵子了,查伏尔还没有浮出水面——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样一位培养出许许多多“水上蛟龙”的游泳教练,成天与游泳池打交道的运动家,竟然是一位不识水性的“旱鸭子”!队员们一看大事不妙,赶紧迅速跃入水中,抱起奄奄一息的查伏尔。幸亏抢救及时,他才免遭厄运。此后,每当看到本队即将获胜时,他就会悄悄地溜走了。
故事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数学教授
很久以前读过了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美国斯坦福的一个数学系的大学教授风评很差,至少在我们看来不是一个好的老师,缘由是该教师在上数学课时经常给学生讲不清楚,解题证明时经常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了,这可急坏了好多学生纷纷走上讲台帮助教授完成课业,结果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想到,该教师的好多学生都相继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故事3、梅西的教练是谁
今年世界杯阿根廷队获得冠军,球星梅西大放异彩,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说“梅西的教练应该是一个比他更厉害的足球运动员”。但是当时阿根廷国家队主教练是兵败俄罗斯世界杯后,原教练的助手41岁的斯卡洛尼成为阿根廷队主教练,接手烂摊子,没有人看好这位临时工。马拉多纳嘲笑斯卡洛尼“连交通都指挥不了”。斯卡洛尼能成为阿根廷队主教练只是因为他足够便宜,年薪只要50万美元。然而,斯卡洛尼用1599天创造了阿根廷队夺得世界杯冠军的奇迹。
2023年1月17日,斯卡洛尼接受科贝电台的采访,谈到世界杯和梅西。
他说:“不知道有没有教练说过执教梅西不容易,(我认为)执教他不难。在技术层面,是不用纠正的。需要施压或者改变进攻方式,告诉他就可以了。同时在施压和断球方面,他也是第一。当他看到机会时,他比任何人都擅长断球。”
斯卡洛尼少有地爆了阿根廷夺得世界杯冠军的“猛料”。就是让梅西做自己,成为自己。在场上允许梅西“散步”。
2017年12月26日的一场西班牙德比比赛后,《加泰罗尼亚日报》总结了梅西的数据。
数据显示,梅西在比赛中有83.1%的时间在走动,10.8%的时间在慢跑,4.95%的时间在奔跑,只有1.15%的时间在冲刺。梅西冲刺速度达到33.59公里每小时,送出9次关键传球,6突破,1助攻,1进球,全场得分最高。
而在卡塔尔世界杯,梅西打满七场比赛,七场都在散步。在阿根廷和克罗地亚的半决赛,梅西全场跑动8.2公里,是除了守门员外跑动最少的。但是梅西的散步十分有特点:他每一时刻都在观察,都在思考,大脑高速运转,选择合适的机会施压、抢断拦截,还有精确断球,转守为攻,直到一击致命。可以说,梅西是散步夺得世界杯冠军,而懂梅西的斯卡洛尼,为梅西的散步保驾护航。
相信我们广大教师看到这的时候有了一种突然地明悟,还能这样子当“老师”,我们传统的思想是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秉承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的认知,近几年这个要求又在不断放大,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得有一湖水。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国家育人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单纯教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行不通了,所以要与时俱进,而真正变革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态和教师自身认知、理念、行动、原则、甚至是对教学深层次信仰的变革。因此我们学校提出做教练型教师成就更好的学生,对学校未来跨越式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什么是教练
看到“教练”这个词,大家是否会马上想到篮球、游泳、健身等体育运动的教练呢。而今天要谈的教练是来自心理学范畴,就像心理咨询师、培训师、营养师一样是一种新的职业与身份。教练所从事的工作,则是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帮助人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一个人释放潜能的技术被称为教练技术。
教练在管理领域的最初定义来自美国著名的网球教练提摩西·加尔韦:“教练是在一个非压力的环境下,利用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而非给予直接的建议与指导的方式来帮助当事人分析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的行为。”
ICF(国际教练联合会)对教练的定义:教练是教练与被指导者在深层次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方面相互联结的一种协作伙伴关系。只有当一方迫切需要进步和发展,另一方也希望帮助对方去实现这个目标时,才能建立起一种卓有成效的教练关系。
还有机构对教练的定义:“教练是运用对话技术支持个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协作过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教练,什么是教练型教师,我们来看两个现实中发生的场景。
我们经常在运动场上看到教练在场上或者场边大声吆喝指正球员。“你眼睛盯住球!”“你在看球吗?”“你为什么不看球?”,“要跑位”“要回防、要盯人等”这些话会让一个球员更好地完成运动或者是比赛吗?
将场景回到课堂,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时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会说“上课要思考!你在思考吗?”“你为什么不动脑筋?脑子就是用来思考的。”“你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完成练习呢”“你为什么不改进你的学习方法呢”,“你难道不觉得你做的和别人差距越来越大了吗”“你再这样下去绝对不可能考上好的大学”其实这几句话说完,学生可能更紧张了,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而教练型老师可能会问“你能复述一下我刚刚的问题吗?”“关于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从教练的角色出发,教练型教师要始终牢记——教练是不上场比赛的,场上的目标和行动要靠球员自己去达成,教练的职责是帮球员做比赛的准备。所以比赛时,如果教练还在场边不断说应该如何移动之类的话,球员大概率就会在场上不知所措了。所以教练型教师应该努力帮学生把一些学习目标内化,建立起自己对学习的责任感;同时能通过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自我觉察,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案例1
如果班里一个孩子平常考试都是九十多分,甚至100多分,有一次大型测试中突然考了69分,你和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我想大部分老师都会说:“为什么会考那么低?你怎么搞的?你的学习态度不好,这段时间你的学习努力程度不够”。这时候,老师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同时夹杂着自己的观点,根据经验习惯性应对的姿态都同时跑出来,但是我们却没有觉察。
当一个教练型教师看到孩子考69分时,他会如何应对?核心思想是了解孩子考不好的原因,帮助孩子觉察。
他可能第一句话会问“孩子你了考69分,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待你考69分?你觉得你考69分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这一次考69分之后,下一次想要得到的是什么?”
看到了神奇的一面老师从教训型转变成了教练型,由命令批评转变为引导启发,所以学生的潜能可能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提问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案例2
有一次我发现教室放假回来后满地狼藉,杂乱无章整个教室像过了地震灾害一样,但是没有人在意。我很生气下意识的就要大发雷霆对班干部、值日生、值周生进行责问,命令学生立刻处理同时根据班级公约进行惩戒。但是猛然想到这样的场景多次出现,原有的方式几乎没有长远的效用,可否换一种方式呢?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教师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些垃圾”?
生:“看到了”。
师:“大家有什么感受”?
有的学生说:“没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说“看到了觉得不舒服,有点生气”。
师:“你们有这些感受,现在打算怎么做”?
——自始至终没有强制这些学生去清理。
其中个别学生提出要自己打扫。
打扫完了之后,这个老师再次把这几个学生叫来,问他们当下的感受以及以后碰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处理?这些学生有的说下次会及时提醒他人清理;有的说虽然不知道是谁弄的,但自己也可以主动清理……
案例3
有一次一位高三学生非常沮丧地和我聊天
生:“老师,有个事情我一直很困惑。我做的规划经常都无法执行,我是不是一个执行力很差的人啊?”一位学生问。
师:“能详细说说你的吗?”
生:“举个例子,我很喜欢历史书,但是读书后我都没有整理,不喜欢记笔记,我知道这样不好,然后就制定了每天晚上记笔记的计划,每次执行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
师:“在执行的时候,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生:“上一天课,累了、烦了,回寝室就躺着了”
师:“你希望自己做成什么样?”
生:“我希望我躺一会就起来把当天的内容整理出来。”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可能起来做这些整理?”
生:“要是有个人提醒我就好了。”
师:“谁可以提醒你?”
生:“我的寝室同学。”
师:“如果寝室同学不在呢?”
生:“那我就再定个闹钟,双重保险。”
师:“你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一起把它写下来吧。”
生:“好的。”
事情到此为止解决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上面三个案例在处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认知时我们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方式,更多是通过深层聆听和有效提问,引导和支持人们深入开展自我探索,清晰目标、激发潜能、化解干扰,并推动有效的行动来实现自我目标,从而支持学生成长和成功。
二、什么是教练型教师
教练型教师是指拥有教练技术的基本信念、思考模式,应用教练技术的核心技能,支持并带领学生不断成长,更有效达成目标的老师,并于此同时不断成长自己、完善自我的老师。
教练型教师通过培养专业的能力和素养来倾听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探索其自身的卓越性和优势,并进一步探索学生的兴趣点;基于学生的兴趣点探索其学习兴趣,并探索出学生兴趣点背后的更高层次意图;帮助学生把自身兴趣和学习兴趣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和学生探索具体的行动方案;支持学生的选择和决定。从中可以看到教练型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学会找到关键点或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及思考为什么这个觉察对自己而言意义非凡。
教练型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把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教练型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多地独立思考,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主提高的目的。
仿照体育运动的教练原则,教练型教师要具备4个特质
1、成果导向。
运动员比赛的目标就是夺得冠军,对于教育者来说,目标就是要拿到最高的成绩,培养更好的人才,成就最好的学生。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以结果为导向。
2、成就他人。
体育比赛中登台领奖的是运动员而不是教练。同样,优秀的教师者应该成就学生,因为学生成功了,教师才算得上成功。
3、提高他人的专业能力,激发他人的潜能。
体育教练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运动员提升专业能力。教练型教师也是同样的,不要和学生比拼专业能力,而要去激发学生的潜能。
4、不越俎代庖。
没有教练会替运动员上场比赛,因为上场比赛不是他的职责。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自问自答生怕学生学习不善,以全面、完整、持续的讲解为主要手段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甚至亲自下场恨不得代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保姆式痕迹太重,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教学的本质,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教练型教师的独特视角
(一)、从关注问题的本身,转向聚焦目标
一位组长来找我说:“老师,我们的组员在小组合作时不听我的”。
以前:“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家不听你的呢?”
教练:“你期待的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问:“老师,我的政治总是考不好,该怎么办呀?”
以前:“为什么考不好?是不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回到家里没有好好完成作业呢?”
教练:“你觉得政治考到什么样的成绩,你和家长才感觉比较满意呢”。
学生:我英语成绩很差……
以前:为什么这么差?
教练:这个学期,你期待自己的英语成绩至少提高多少分呢?
学生:我总是和同学处不来……
以前:为什么,发生什么事了?这些事情是普遍存在的,你就不要太在意要把时间都放在学习上。
教练:你渴望的同学关系是什么样的?
学生:我的自控力不好,计划的事情总是做不完……
以前:是什么在影响你的自控力,为什么你就做不好呢?
教练:哪些时候,你的自控力还是很好的?我们来看看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到的。
以前我们关注的是问题本身着重于如何鉴定问题,最终要明白的是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教练型教师关注的是一个人一个群体做好些事情的目标,着眼于目标引导学生向目标趋近。
(二)从关注过去,转向关注未来
孩子说:“老师,我妈妈总是担心我网课不会认真,成天唠叨很烦”。
以前:“你以前是不是经常在家里玩手机,失去了家长对你的信任?”
教练:“接下来的网课期间,我们怎样合理管理和运用手机才会赢得家长更多的信任呢?”
班长竞选后,孩子说:“老师,我在台上太紧张了没有发挥好”。
以前:“没关系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好好总结一下原因争取下次进步。”
教练:“下一次竞选很快就会来到,如果想一举成功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做哪些准备。
学生:真后悔,自己之前没有打好基础……
以前:以前是在哪个学校啊,为什么不好好用功?
教练: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唯有把握当下才能创造未来。所以,为了将来回想起现在,更多的是充实与自豪,我们可以先从哪里迈出第一步呢?
学生:其实,我就不应该来这个学校……
以前:这个学校有什么不好?
教练:未来,如果在择校上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你觉得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前者关注的是过去,后者关注的是未来。过去导向型问题是聚焦于过去的提问,过于关注责任的归属,容易让被指导者辩解并建立起防御心态。未来导向型提问更注重未来的行动和可行性,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晰的界定问题从而更有信心,去积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未来导向型问题更多针对未来前景和可行性的提问,是帮助对方获得希望的提问。未来导向型提问可以很好地揭示某项选择或决定背后的价值,询问关于未来重大选择的细节或思考过程,对于理清思绪、启发智慧和激励行动有很积极的作用。
(三)从关注“为什么”,转向关注“怎么办”
刚布置完作业就有一名学生嚷到:“老师,作业太多啦!”
以前:“为什么就是你嫌作业多,别的同学已经都开始写了,你叫唤的这点时间都写了好几题了。”
教练:“如果想按时完成作业,你该如何规划你的时间管理?”
个别家长问:“老师,您只叫我孩子回答了一次问题,别的孩子却叫了很多次”。
以前:“您的孩子没能主动举手,那个发言多的孩子平时就特别积极。”
教练:“您这是个很好的发现,我们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下怎样预习和听课才能更大胆和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吧。”
学生:数学老师从来都不表扬我……
以前:为什么?你肯定做错了什么吧?
教练:哪些行为表现在数学老师的眼里是值得表扬的?你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老师,我有拖延症……
以前:是什么事情在影响你?
教练:假如这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有一点点进步和突破,你觉得最有可能尝试改变的是什么?
以上事例中前者都是在关注和解释“为什么”,而后者则是在关注“怎么办”。因为为什么式问题常常暗示着这个人是错误的。效果是很差劲的,如果转换思维,换一种提问方式,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例如,不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要问“怎么应对这种情况”;不要问“为什么还没有完成作业”,而要问“怎么办才能完成”;不要问“为什么没考好”,而要问“怎样才能考好”。怎么办问题给了对方更多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对方思考的欲望。增加了沟通双方的信任感,更好解决了问题。
由此可见教练型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也是一个终身实践者,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人才的要求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水平,变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对自己更加深入的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觉察、自我成长,更好地建立与自我的关系。并且在在自我觉察和生命成长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他人的生命成长,与学生建立起更有效的助益性师生关系。能够看到孩子们错误行为背后的正确动机,听到孩子的心声,促使我们放下一切偏见、判断、经验,与孩子同频全息聆听,听到他们的情绪、听到他们内心的渴求,学习运用高品质的对话技术,用“强有力”的问题去启发、引导,让他们觉察到问题所在,并推动他们行动的改变,这样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对事物认知的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提升。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内心自我对话的习惯,成为一个会思考和自我成长的人。
也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学问,而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经很浓的时候,再教他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叶圣陶先生和陶行知先生都曾认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学,并且能够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