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夏又至,逝者如斯,不忍唏嘘,而来已满一载矣。回想去年此时,我在机场告别父母,一转身,便隐匿于簇拥的人潮之中,回首已没有熟悉面孔,路就这样开始走。大学四年在异地求学,惯看离别之黯然,亦有怀期遇之欣喜,深知若欲得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非读书万卷可以窥视,更需行万里曲折路,阅人世炎凉无数。三百六十五天,不长不短,应是此生有幸,把这有限韶华付予海外一载,此间所得确乎意义深远,必为来日所用,我不敢私享,遂著此文,以己为鉴,与诸位共适。
修行百年,众生皆有所求,最难不出“生活”二字。
我们都曾跨越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一言蔽之,无非生活二字。不论我们是选择叶落归根,抑或浪迹天涯,都不得不在现实中磋磨,困于种种情感与责任,哪怕是最基本的饮食起居,柴米油盐。离开了便宜又方便的大学食堂,还有饭来张口的温馨之家,而独居意味着每一顿饭菜都要从购买食材起步,刀俎油火、五味调和,不能钻研提升厨艺,便只得降低胃的要求,外卖下馆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庖厨之事是生活之本,从容处其间者便已掌控生活之一半。
身居国外,食材和调料未有与国内不同,火候却仍需练习方能把握,但更重要的是囿于厨房而不耽于厨房,如何将一日三餐妥善安置又不占用太多时间是生活的智慧,也是胃与精力的相互妥协。从手忙脚乱,身体掏空,到偶尔尝试新菜以怡情,经过这一年与厨为伴,厨艺有所长进,也意味着对于生活的节奏更加掌控,游刃而有余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饮食是人之大欲,掌控欲望,即是成长。而今敢言,窗外的世界熙熙攘攘,而在厨房的方寸之地,我是绝对的君王。
虽远道而来,不是归人,亦不做看客。
试问不列颠好不好,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身处此间,便要像此地人一样行事,与当地人交谈,体察民情,多问问题。牛奶如水,对酒当歌,炸鱼薯条黑暗,却也别有一番滋味,英式早餐虽然简单,但是营养俱全,在一地便爱一地,做一事便爱一事。虽然只是一年,以求学为名,当做个游客过罢,难得留学之真意,有买椟还珠之嫌。勿求安逸如故,跳脱舒适,新生方始,如流过海伦掌心的水,涓涓然铭记于心。书可在课堂读,亦可在生活中读,皆会有所得。二十载生长于中国,民族属性已流于血液,但豁然开放之心却当常怀。
在故乡之外实际更容易找寻故乡,也更能见自己。二十年来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已与此身融为一体,不能自察,唯有当其处于新环境之中,与周遭发生碰撞,有所困惑,有所违背,而后又有所理解,知所适从,这个过程之中,足见自己,也更知故乡,这便是留学的意义,也是远方的意义。
孤独,是久攻不下的坚城,我已放弃这个妄想,便在城外耕种织布,生产建筑。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当初的满心期待,如今已处之淡然,生活的繁琐周而复始,新旧的转换让人感叹,一晌贪欢过后,便是一个又一个漫漫无趣的长夜,孤独深沉久远,如何安然处其间?好酒,长饮却难酬;好友,长谈终有休。诉诸于情爱,至之于孤独,也是束手无策,难免还要承受一番磨合经营之苦。我以为,唯有驾驭那锲而不舍、源源不断的欲望,是与孤独周旋的良策。顺应人性,欲望来得真切自然,我们也不需掩饰造作,适可而止地满足,正向地驱使。孤独,是久攻不克的坚城,不可击破,只能相处,在城外立起屋舍无数,任其遣来的洪水猛兽,不知我在哪片瓦下逍游。
一觉起来,想起还是好多事要谈,好多远方未看,好多字想写,便来不及觉察孤独。
愿此心法,与子共适,愿你我成为生活的老司机,一骑绝尘,稳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