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的,这是有依据的
我看到一本书,《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建筑师四十万靖,他利用6年间,走访了200个东京学霸家庭,研究小升初考试的成绩与家庭关系。然后得到一个结论——那些成绩好、自律的孩子,相比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更喜欢待在家里的公共区域(比如客厅)。
一个人学习容易走神、分心,和家人一起会感到更加安心。书中一口气举了十来个例子,都说明了和家人在一起,学习时效率更高。
2️⃣ 我不全赞成
里面有一个案例让我感到不太舒服。
学霸B同学马上小升初,妈妈很关心孩子学习,由于总是要到孩子屋里看他学得怎么样,妈妈感到不方便。于是搬了个小桌子坐在孩子背后,孩子写作业,妈妈做一些针线活。一开始孩子不适应,后来孩子觉得妈妈在这里很好。
这个案例中前半部分我很熟悉,后半部分就看不懂了。按照已有经验,看孩子学习前是母慈子孝,看孩子写作业后是鸡飞狗跳。而这个案例中竟然能够和谐相处。
不过,我这样想是在以偏概全。作者毕竟是跟踪调研了200个家庭,而我只是在新闻、短视频和接触到的有限的学生中获取的信息。
但是我依然不赞成作者的结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逻辑谬误来说。
3️⃣ 偷换概念
这本书内容不错,我截取了一段。
“‘小升初’考试的成败,学习是否用功,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否重视孩子、为孩子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是父母的问题。双方缺一不可。”
这里提到了父母的作用,重视孩子,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到后面就开始讨论如何修改家庭布局了。
其实真正对孩子学习有较大影响的是父母,而非家庭的布局。书中一些学霸家庭没有儿童房,孩子在客厅大桌子上学习,父母读书、做家务。打造这种情况,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张大桌子,而是需要能够在书桌上学习的父母,就算不学习也要做点什么,不能刷手机、不能看电视。
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工作一天了,回到家还要学习。就算想学,体力、精力也跟不上。在大桌子上看孩子学习,作业布置多、孩子写得慢、自己睡觉晚、工作没做完,想到这些血压就开始升高。
要想孩子成绩好,把孩子拉到客厅学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父母要陪着孩子学习,要给孩子鼓励,要表现的像圣人一样,不生气、有同理心,感受孩子、引导孩子、做好课题分离。
但书中花费了很多篇幅,讲解不同家庭的布局,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布局实现培养聪明的孩子。
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学习好,是父母在起作用,而非住宅布局。但作者偷换概念,暗示住宅布局与孩子学习好有很强的联系。
4️⃣ 水知道答案+幸存者偏差
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一个片段,不知道是广告、宣传片还是科普片。就记得名字是“水知道答案”。
日本的江本胜是著名作家、医学博士,他提出一个结论。:你对着一杯水夸,水结冰后就会结成好看的冰花;你对着一杯水骂,水结冰后就会变得很难看。
我当时相当吃惊,化学学过水是无机物,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人说出来的话,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一个分子,是怎么识别声波内容的?还能根据声波内容的不同,选择是否结成好看的冰花?
一个分子,比人类还厉害,瞬间学会日语,并能够思考,与其他水分子协作。
当时我就当个笑话来看的,结果没想到这个作者出了书,一口气出版了《水知道答案》、《水知道答案2》、《水知道答案3》。而且还有很多人相信,因为作者给出了图片,夸水后水结冰好看的图片,以及骂水后水结冰难看的图片。
后来有人揭秘,这是因为作者对结冰的水进行了筛选。我心想,一个博士,还能这样做实验?之后看到这个作者是个卖水的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合着做这些研究就是为了让大家买自己的水的呀。
这种对实验结果进行筛选而产生的误差,就是幸存者偏差。
那么前面200个家庭,是否是经过筛选的呢?而且书中这些日本家庭,住的房子要么是二层独户,要么就是三层独户。我心想,真有钱。
这种与事实不符的科学研究的情况不少见,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对实验结果进行筛选或买通科学家发布不全负荷实际的实验结论。
5️⃣ 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我前面所说,这本书内容不错。如果你从父母如何沟通、养育孩子的角度来官产书中父母做法的话,你的收获会不少。
透过表面上宣传的现象,发现内部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