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常常把行为与动机联系起来。而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独立学科来讲,行为就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活动。
在行为之前,还有一个词,叫“需要”。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需要很多客观条件。(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例如,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冷了要御寒等等。这些条件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缺少这些条件时,就会给人造成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我们对某一条件的欲望与要求。
如一个人很渴时,他看到桌子上有杯水,就会迅速喝掉。反之,不太渴的时候,即使有水,也不太可能会喝。渴的时候,想要喝水既是需要,也是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的对象是水,(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喝水就是一种行为。(动机是行为活动背后的原因,因为想喝水,所以就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去获得满足需要的对象水)
人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着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可以填饱肚子时,人们又需要五谷杂粮,均衡搭配;经济发展起来,人们又需要奔小康,追求享受。可见,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推动我们活动的动力与源泉。
而在需要之后是什么呢?便是我们的动机了。还是以喝水为例,因为渴想喝水,那么你就会很努力的找水。这个过程便是动机。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这时活动的动机便产生了。
心理学对于动机的定义是,”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总结为一句话,行为活动都有它背后的原因,动机就是行为活动的原因。
那么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呢?还是离不开俩字,”需要“。人总有饿肚子,口渴,很困的时候,当一个人有这些现象时,就是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会引起机体内部的紧张,此时需要便转化了人的行为、活动的动机。
上述例子主要是生理性动机。当然还有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的动机。比如,对于触碰法律底线的人来讲,为了钱而铤而走险,他们需要的只是钱。在这个例子中,能引起人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钱)的外部条件叫诱因。在诱因的作用下,即使内部没有失去平衡,也会引起活动动机。
关于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活动目的的动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定势”。
定势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数字13放在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为数字13;如果把它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为英文字母B,这就是一种知觉的定势作用。
定势既可以由人的知识和经验引起,也可以由刚刚发生的事引起。把13看成字母或数字,这是受刚刚发生的事情影响,评分时给印象好的学生分数多一点,还是给印象差的学生分数少一点,这是在较长的生活中形成的经验,它们都是形成定势的原因。
关于行为与动机,先有需要再有动机,最后才是行为。
其中的奥秘也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多留意生活中的自己与他人行为,你就会发现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到底是无意识动机还是有意识动机的呢,相信你内心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