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后,日本借助帝俄转让的中东铁路南段,建立了满铁株式会社和关东军,但是因为最初的势力范围仅限于满铁铁路附属地,所以为了“经略满蒙”,选择亲日的代理人就是日本方面的重要工作。
日本在没有选定张作霖之前,对东北的政策是“分而治之”,在满蒙不同地区选择不同代理人。
张作霖
日本选择代理人是个复杂的过程,先后进入其视野的有清宗室亲王、宗社党领袖善耆、蒙古王族的巴布扎布、袁世凯的心腹段芝贵等。但日本人很快发现,这些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在满蒙不同地区选择不同代理人,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整体上希望太小,风险太大。
在宗社党与支持他们的日本势力刺杀张作霖失败以后,张作霖反而成为日本各方势力的焦点,重新调整选择代理人提上议事日程。
日本军方实力派大佬田中义一,极力推荐日本方面选择张作霖为日本在满蒙利益的代理人。
后藤新平
为避免再次失败,日本政府于1916年6月派出重量级谋臣后藤新平,亲赴中国东北进行“政治考察”。他走访了各界人物,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对善耆、巴布扎布、段芝贵、冯德麟、袁金铠等预选代理人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比较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张作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曾平定台湾反日运动担任多年台湾民政长官、之后又担任首任满铁株式会社会长的后藤新平,根据他殖民治理台湾以及统筹满铁的丰富经验,看好张作霖。他的理由是:
(1)张作霖“朝中无人”,在中国官场没有靠山可以依赖,地理上、政治上都远离中央,国家统一的概念淡漠,与中央政府易生枝节,日本谋略也就有了空间;
(2)张作霖,草根出身,无官场经验,处理复杂问题就容易有漏洞,日本可以借机渗透;
(3)张作霖的根基在东北,在东北有人脉有势力有能力,日本可借张作霖之力外抵帝俄染指东北,内抗中国各种势力在东北反日;
(4)张作霖无学问、无理论、无信仰,唯权是重,唯利是图,日本只要帮其固权获利,即可换来日本想要的满蒙利益(土地、铁路、军火、顾问、独立五大方面);
(5)张作霖认识到了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地位,有卖身投靠日本之倾向;
(6)张作霖有成为东北王之实力,一旦将未来的东北大权控制在手,东北成为日本殖民地为期不远。
后藤新平的这个初步结论,就排除了只有臭名并无势力的善耆、在蒙古部落有点实力但根基不在东北的巴布扎布、既无根基也无能力的政客段芝贵、老牌亲日派但“没有做大事资格”的冯德麟、只知亲日并无实力的光杆谋士袁金铠。
寺内正毅
巧合的是,张作霖的老相识寺内正毅于1916年10月上台成为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后藤新平、寺内正毅对张作霖的看法趋于一致,日本即把援助张作霖定为国策。
这项国策的制定,不是感情用事之举,而是日本对张作霖长期观望、考察的结果。
日本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日本把张作霖当奶牛养,自然是希望给奶牛喂一斤草,期盼着在奶牛身上挤出十斤奶。
但是他们还是看错了张作霖。
张作霖不是奶牛,而是野牛。
随着张作霖自己实力的不断壮大,对日本的应对策略也从取悦到画饼,从画饼到口头承应,再从口头承应到阳奉阴违,最后就是大不了分道扬镳。
白川义则
有分道扬镳的思想准备后,张作霖也以自己的方式酬答日本人,他被暗杀前,曾带去五百万日元交给关东军司令官白川义则,以此答谢日本帮助他张作霖:表示张作霖受人一饭之恩,终身不忘,以此私款,聊以酬答日本协助好意。
张作霖告诉他的部下,他酬答日本人的原因:
“我张作霖受日本人的好处,只有拿出自己的财物来报答他,我将日本银行的存款,全数赠送,表示我的全心全力。
日本人如果另有要求,只要是张作霖个人所有,我决不吝啬,但国家的权利,中国人共有的财产,我不敢随便慷他人之慨,我是东北的当家人,我得替中国人保护这份财产,不负他们的付托!”
可以想象,关东军在收到张作霖五百万日元酬答的恼羞成怒,日本多年对张作霖的扶持,张作霖居然用五百万日元就像买断。
奶牛挤不出奶,野牛还可能出大事,日本人当然不满。
这也是关东军日后暗杀张作霖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