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行为与农地集中流转——兼论资本下乡的后果》读后感 (一、二、三)
截止到203年底全国承包工地流转面积高达3.4亿亩,流转比例高达26%,比2008年的提了17.1%。(论文中可搜集2017年流转信息)经济学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消除土地流转的障碍和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政治学和社会学对于土地的研究,重点关注土地集中流转对农村政治社会的影响,指出大规模土地流转对农村社会阶层、乡村治理、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对农地规模流转发生机制的研究中,经济学将市场预设为推动土地流转的唯一动力。但事实上,土地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品,其经营权流 转不仅受市场的影响,而且受到制度和政治环境 的影响,政府作为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主体在经 济学领域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政治学和社会学往往将土地流转作为既定事实,悬置了土地流转的发生机制。本文试图从政府动力的角度来理解农地集中流转的 发生机制及其后果。地方政府行为受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尤其受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改革,财权层层上收,土地财政和项目资源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两大支柱。
作者首先介绍D村基本情况和土地流转情况,然后讲解政府集中财力、物力资本吸引资本下乡,将任务层层分解,并且通过限定最低地价、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不断动员农民流转土地。政府基于外生压力和内生动力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外生压力是政府的代理角色和层层分解下来的目标任务。D 县 政府在向所属各乡镇、各部门分解任务时,要求 全县范围内在三年内完成 80% 的土地流转。政府为了政治升迁和资源获取也会积极推动土地集中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