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裂变》开端便是秦魏两国于河西一场鏖战。论气势之弘,人数之多,野心之大,丝毫不逊色于《权利的游戏》中雪诺野人大军与“小剥皮”波顿军团那场触目精心的战役。
雪诺将军无疑是失败的,让好容易穿越绝境长城想过好日子的野人几乎全军覆灭,而作为男主囧豪情、大义,一身健子肉,永远一副“I know nothing”的表情。所以他陷入重重包围,被溃散的野人拥挤踩踏到几乎窒息而亡,我也跟着屏住了呼吸。反观“小剥皮”,先让骑兵列阵冲锋,再命万箭齐射,最后推上重甲步兵绞杀。这绞杀也有条有章法:先由最前排步兵集盾城墙,接着后排步兵刺出长矛,戳得野人千疮百孔而拥挤后退,自然形成围歼之势。野人好容易避开矛刺扯开一面盾,又被刀砍剑劈,撕开的缺口还被后排兵引盾补上……最可怕的不在矛尖、盾厚,而是给野人留下逃生通道却打埋伏,毫无还手之力的恐慌感无边无际地蔓延,以至于大批野人死在自己人的拥挤踩踏中。
再看《大秦帝国之裂变》,秦集举国之力二十万众,魏携武卒二十五万,开篇只是“小打小闹”的初战,也已伤亡数万。先是魏军派出一支步兵方阵,秦军远程放箭,魏军举盾牌阻挡。接着秦军派出一支骑兵冲锋,而魏军以盾作墙,从中间突然伸出长戈刺向敌方……虽然没有权游那股子画面感,却以老少战死突出“惨”,以真格的血肉飞撒现场突出“烈”,剧组还真不节省。
就是要还原最真实的战斗场面,让你看长矛刺穿盔甲、掏空胸腔使血肉迸发,看到横刀砍去敌人就手脚断裂,让你不再辩敌人自己人,而是感触战争之恐怖。可见《大秦帝国》的野心。
不止有战事,也有商鞅在竹简上写下“秦军食草,秦人可畏”,篆体的字漂亮、潇洒,更是给人一个一反秦王扫六合王霸之气的积贫积弱秦国形象。所以才有主角们频频喊出的“秦国要强”“秦国要变法”,才有观众脑海里反复唱的“……纠纠老秦,还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沧桑豪迈、大气磅礴,才有最后商鞅的以死恂法。
强势如长平之战坑杀赵卒45万,在商鞅变法以前秦国实力不过七雄最末,少不少听说?新不新鲜?但一想又确实如此。
又说音乐,传统音律复杂而多规矩,比如《卧虎藏龙》竹林里那首《Night Fight》,作者谭盾为了呈上最优艺术效果,甚至寻访到鼓手到了日本。传统的太鼓,能通其音律者甚少,而能奏出高速密集鼓点者,非一个“击鼓,击十年”的日本乐队莫属。电视剧里,公子卬领兵击秦那段,竟召集了军中鼓乐手奏宫室庆典之音。两人扛的青铜长号、竖面的战鼓以及众多道不上来的古乐器,编织出了编钟配古筝、大鼓才能奏出的旋律。且不说这声音是否真实,单看在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今天,《大秦帝国》敢于再现先秦古音乐,已经超过那些所谓的“历史正剧”一大截了。
其他如秦人吃卤菜烈酒大棒子羊肉,没有辣子、溜肥肠这些以后的东西,是尊重史;斥候来话说“报”,士卒领命回答“嗨”,是用心;王志飞、李立群、侯勇齐飙戏,是尊重影视剧艺术。
虽然有意美化老秦人的上下同心、忍辱负重与明事理,也并非完全还原真实历史,但在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今天,其历史观之正、拍摄之殚精竭虑,正如剧中屡唱响的那首“纠纠老秦,还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有血有肉有骨,掷地则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