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澈提出了三个观点:1、善良比聪明更难;2、同理心;3、了解技术,顺势而为,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下关于我对这三点的感想。
看到这篇文章,我自己深有感触,首先善良比聪明更难,现在有一部分产品自认为很聪明,利用人性中的恶吸引了很多用户,但初衷并不是善良的,对用户来说并没有价值。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我自己经历过这样的一个事情让我更加深思,有一次叔父让辅导堂弟数学,堂弟的成绩比较差,让我叔心急如焚因为初二下学期了,再过一年就要中考了,照这样子是考不上省重点中学的。于是我就检查他的数学卷子和课堂作业,卷子上看到满面的红叉叉,作业本上题目的正确率却挺高,我就说你怎么一考试就拉稀了,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很震惊,他说课堂作业我可以用作业帮查答案,直接把答案抄上去。这让深深感觉到了这些搜题类产品的罪恶。
据我所知,这类产品大部分是成绩不咋样的学生在使用,他们大部分人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是把答案抄上去,真的理解了吗,并没有。这对学生来说有价值吗,也没有,反而从小就让学生养成了不劳而获走捷径的心理,这对他人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但不得不说这种产品利用人性中的懒积聚了大量的用户而后实现了商业化是很聪明的,但与善良丝毫不沾边。当然也不是说产品经理就不需要聪明,你的聪明应该与你的善良同时前进。
同理心,一般来说,过度关注自己利益的人是比较难形成同理心,因为大部分时间的关注点都在自己身上。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候就会让自己痛苦一点,比如明明是你不对,你伤害了我,我凭什么还要为你考虑。这样子下去,矛盾只会不断地激化,即使是亲近的人,比如情侣。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为别人考虑,为什么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其实是为了把事情看得更开,让自己少一些郁闷。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同理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最近负责的产品在app store里出现了几条用户愤怒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一打开就闪退。后来我仔细想想,他是在哪种场景下触发了这种行为,一定是他急需或者很想通过这个产品去了解一些情况,结果吃了闭门羹。如果换做是我自己,我也会发火。所以产品千万不要激怒用户,要不然代价会比较大,这几条极端的负面评价至少会让其它看到这些评价的新用户对产品产生怀疑。毕竟我这样的教训一次就够了。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说法: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一个谈恋爱的高手。这个说法也在一定程度反衬出同理心的重要性,优秀的产品经理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同理心,自然就能更好地站在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对象之所想,很早就把矛盾的火苗灭掉。所以我认为和优秀的产品经理谈恋爱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回到正题,同理心可以让产品经理快速地洞察用户的心理,挖掘出他们的需求。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的同理心应该比较好,但现在实在不敢夸下海口,还得继续修炼同理心。
了解技术,有很多初入门或者想要踏入产品之门的人也一直在问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两年前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毕竟一款互联网产品与技术是紧密相连的。后来我想通了,产品了解技术不是要你去coding,而是去了解产品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去协调工作,更好地顺势而为。
曾经我目睹过这样一个事情,一个产品经理发现了一个按钮上的文案是错误的,他就跑得去找后端研发,说这个你做错了,结果后端研发的那个人说,这不是我做的。结果两个人争执了很久。我觉得产品经理去了解技术至少有三点是受益的,第一,不会冤枉程序员同事,比如产品经理自认为这个功能很简单,结果rd说实现很难,然后说人家技术很渣,最后程序员拿出菜刀结束争吵;第二,不会被程序员同事懵,比如这个功能本来3天可以搞定,结果程序员同事说需要10天,还真信了;第三,更好地沟通,与技术同事沟通起来特别顺畅,减少沟通成本,时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比竞争对手早一天研发出产品,天时地利人和会更早地跑到你这边。
最后,我要说的,以上我说的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胡澈乃本人直系学长,亦是良友,早年受其熏陶,踏入互联网之路,中有困惑,其亦为我解惑,亦不觉已有两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