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女生节,今天是妇女节。
官方词典通称成年女子为妇女。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为妇女。
我的理解中,很多girl还不够资格称为妇女,因为她们都还是父母的小公主。
可能某一刻,就长大了。就好像从女生到妇女,只是三月七号到三月八号的距离。
我本来想,唯独写一封信给妈妈,感谢她那么多年来默默无闻的付出。
怕太过于煽情,把我妈感动得泪流满面。然后,又跑题,写了如下的文字。
妇女,是非常辛苦的呀。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part 1 那些普通的妇女们
我的妈妈,她和大多数妈妈一样,会记得我喜欢吃什么,然后下次见到我时,给我准备。真的很感动,能够将我随口说的喜欢,记得牢牢的。
她在家的时候,闲不下来,每个家庭妇女在自己家里都是闲不下来的,总要找点活儿干干。一下子看家里这里不干净,一下子要做点好吃的招待其他家庭成员。
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她就在做早饭了。每个人要的早饭都不一样,奶奶要粥,我要粉,她都煮,把我们照顾得很周全。
像过年什么的,杀鸡杀鱼洗菜,做一大桌子的菜,饭后收拾桌子洗碗,都是她的功劳。
可能她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生了我这么一个懒惰的女儿,几乎没帮她分担些什么,洗碗也是只有不认真不情愿的一两次。
身边其他的妇女们,她们也真的做得很好,一边把家里的老人小孩照顾好,一边做着没有尽头的家务。可谓是在外努力工作赚钱,在内勤劳照顾家庭呀。
她们曾经,如我一般,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女孩。结婚,生子,竟会让她们一下子成长那么多。我以后也会这样吗?这么伟大?这么勤劳?
像我这个年纪,是真的很佩服那些妇女们。
她们怎么说,也耗费了最好的年华在家庭、丈夫、孩子身上,她们怎么说,大都经历了生死苦难为一个家庭添加了新成员,这是她们最大的功劳了。
生儿难,育儿更难。据说,哺乳期,女性就要忍受各种疼痛,为孩子挤那一点点奶。
我常想,是什么驱动着她们忍受了怀胎十月的辛苦和分娩喂奶之痛给了这些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机会。
至少,我现在还不懂。可能,养儿方知父母恩吧。
part 2 她们不只是家庭妇女
男权社会中,家庭里面多数的情况是男主外,女主内。这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事情。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社会在进步,如今,妇女担当的角色太多,她们在公司兢兢业业工作,在家里生儿育女照顾老人,还得对丈夫体贴入微。
出去工作。面试时女性可能被问:有男朋友吗?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还生二胎吗?
对于女人,蒋方舟在《东京一年》中说到
女人的传奇多半与男人有关,所以当我们提起那些耳熟能详的才女时,第一反应总是她们绮丽奇特的感情生活,作品不过是串联起她们一段段感情之间薄弱的线索,或是QQ签名一样的点缀。
如林徽因,她留下了诗篇,对建筑做出了贡献,参与设计了国徽,最终多数人记住的是那句“你是人间四月天”,还有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
就家庭妇女这个角色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被贬低了。很多人觉着,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在家带带孩子,孝顺父母,躺着看电视敷面膜,坐等丈夫回家。而其实不然。
男人,一般不会做家务(我们这一代的情况好像好点?)。而女人,要工作,工作回来后,还得做家务。
日剧《逃避可耻但有用》讲了一个协约结婚的故事,女主为男主提供家庭主妇的服务,男主则在外工作并且付工资给女主,男主和女主签订合约,各司其职。
这种方式对于两者来说,都是生活得很好的。男主避免了打扰卫生、收拾房子、取快递的琐碎,而女主则是一丝不苟地做家务,得到相应的报酬。
如果把家庭主妇也当成是一个职业的话,它对这个家庭的贡献,不低于男性在外工作赚的钱。而事实是,在这个认为家庭主妇做的所有事,都是理所当然的社会,怎么可能有一个合适的体系,来衡量家庭主妇的价值。
很少人去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来衡量家庭妇女对一个家庭的贡献。而是把它当成了一个理所当然。
part3 天空的另一半在受苦
看过《天空的另一半》,才了解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太多的女人在受苦。看了这本书,都有点于心不忍。
前段日子,看到新闻中某国的女性,都是有一个男性监护人的,且政府允许男性监护人用某app来控制她们是否能远行,她们的行踪被男性时时刻刻抓在手上。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定是非常痛苦的,日日不得睡好觉,我忍受不来。而她们的处境,谁去拯救呢?
我们算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好的国度了。
刘震云的《温故1942》中写到,很少人去写,那一年大饥荒中小人物的故事。女性对社会的贡献,也很少被人提起。她们,就像是1942年的小人物一样,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part 4 妇女节快乐呀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了,没有条理的一篇文章。
最重要的,那就是,妇女节快乐吧。
苏青说:我真正的灵魂,永远依傍着善良与爱。用来形容那些默默付出的妇女们最合适不过了。
致敬。顶着半边天的伟大的妇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