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谈语言,谈写作,谈人生,看过了季羡林、村上春树和毛姆,佩服之余也发现,名作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着相似的特点的。
除却大时代下的社会差别之外,他们都是读书爱书如痴如醉,且写作方法和思想维度都是无比开阔的。我敬佩季羡林的随遇而安心宽体胖,也羡慕村上春树的勇于抗争开疆僻壤,我也喜欢毛姆的勤勉敏感洞察人性。
读完了毛姆的总结,也算是对自己读书的一个总结。简单地胡乱呓语一下吧。
爱阅读,却不曾如现今这般痴迷。大学之前也曾经坚持阅读,缓慢又低效。大学开始到去年,读书更是几近停滞。去年年初开始重拾阅读习惯,深陷其中。
梁晓声说过:读书绝不是生活的必须。于我,读书是一个愉快又压抑的过程,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看的书太少,于是更会拼命读。开始了读书,我告别了很多东西,捡起了很多时间。白天要写文献综述做实验,那就晚上和路上的时间看书。后来听书,早晚遛狗的时间和来回学校路上的时间还有实验室的时间也都利用了起来。之前平常十点睡,现在经常有时候为了一本书,熬过了十二点。有时候看完一本书悲观一整天,有时候又因为一本书乐个没完。
我庆幸自己的判断能力还算及格,行动力中等偏上,观察和模仿也还可以,在三年的从头开始之后,竟然觉得自己不懂的事情真的越来越多。好在我开始了读书,2017年读完了120本,阅读半年之后能清晰地感觉到我的想法在不断的变化着。
之前每读完一本都会写个短书评,然后手写读后感。从6月开始因为读文献写综述做实验实在是没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静静地想措辞写下来,直到读完《刀锋》。读的时候停不下来,读完了总觉得有好多话想说,开始在电脑上写书评。与手写的感觉略有不同,但还是慢慢习惯吧。
三十四岁,庆幸自己还不抗拒任何新的形式和事物,我还活在有选择地喜欢这个世界、好奇社会发展的心态里。
庆幸自己曾经所有的经历,小时候,高中前,五年医学本科的经历还有继续硕士那些苦逼的曾经,亦或后来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让我看遍了人生百态也处理了疑难杂症。后来因为受够了某些事情和人,也是有了可能去兑现自己曾经的理想,于是举家离开(举家也就是两个人一条狗,还没有能力举父母)。
但同时,我又是一个老朽,我没有那么跟得上潮流,现在的年轻人都特别勇于大声说出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我依然很少也不敢在公众面前或是有强烈观点的人面前擅自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徒有一颗摇滚的心却在人群中怂出天际。一来,我不想推广自己的任何想法,而来我怕我的观点会有偏颇。我想把话说得相对中立相对客观,却往往是平淡无聊。可能也还有那深深的社会人群悲观主义,深信马东说的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我怕争论,也觉得没有必要争论,除了专业类的。
说起来故事太多,观点太杂,就这样吧。
尽管天生悲观,却一直坚信自我升级没有尽头。即使我是一只置身汪洋的小鸭子,我也在竭尽全力地摆动着水下的双脚,虽然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海浪会把我拍向何方,我依然会不遗余力,或许仅仅是为了有一天我可以有底气说:我想干嘛就干嘛,想不干嘛就不干嘛!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原创】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