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时候,我提议吃面条,老妈欣然接受了,但却在究竟是去买还是手擀上起了争议。我提议去买,因为既方便,又快捷,也不贵。但老妈就是不同意,觉得自己擀的才是最好吃的。最终,还是老妈亲手擀了面条煮着吃。
老妈擀的面看起来丑丑的,有粗有细,有薄有厚,乍一看还有点像米皮儿,夹起来有的短有的长,和店里买的那种匀称的好看的面条完全没法比。我抱着随便吃吃的心态拌上酱吃了一口,一口惊艳。宽宽的面上裹着薄薄的酱,一口咬下去还有点儿麦香,并不过于筋道,也不至于软烂,时不时地薄厚不一,宽窄不定好像给予了这碗面生命力,总让我不禁想象老妈切面条的情景。吃完这一碗,感觉从心里透出了一股暖意。
再回想起以前每次吃买来面条时,只觉得吃到最后嘴酸的懒得动,所以最后往往只有单一的饱腹感。相比之下,反而是那碗其貌不扬的手擀面带给我的更多,它带来的不单是饱腹感,更多的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我好似明白了妈妈的那份坚持,对爱的坚持。机器再如何精准也只是机器,它没有温暖细腻的双手,做不出蕴藏着爱意的温暖佳肴,他做出的只能是一份又一份冰冷,程序化,看起来堪称完美的菜品罢了。
当今社会无人不在追求一个“快”字,生怕落了别人一步,由此,快餐企业一炮而红,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深受人们喜爱。但我却有个疑问,这样只是单纯追求快的饮食,究竟能带给我们多少幸福和满足?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游子们无论吃过什么珍馐佳肴,心中却总是记挂着那一碗母亲亲手做的平平无奇,甚至有些丑丑的手擀面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