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去欧洲,捷克、德国、奥地利。时间不多,走的地方却不少。做行程计划的时候,首先写上了萨尔茨堡,哪儿哪儿都可以不去的,但是去奥地利的话,就算不去维也纳,我也一定要去萨尔茨堡。
后来在那个德奥边境的小城市,阳光明媚,天色晴朗,在Maria提着行李忐忑着鼓励着I have Confidence走出的修道院,在她带着孩子们唱Do Re Mi的花园,所有的旋律都仿佛在脑海里反复回响。遇见了一对来自美国的父女,我们为彼此拍照打卡,交流在某个场景在哪个方向,各自言语里都是对这部电影的亲切。
那天夕阳西下的时候,在萨尔茨堡高高的要塞上,俯瞰灯火渐渐凉起来的小城,收到来自家里一个小朋友的消息:今天,是Julia Andrews 80岁的生日呢。
这一天,充满仪式感的朝圣,都仿佛像梦一般的美好。
二、
出行前重新看了《音乐之声》,虽然里面的歌啊、剧情啊乃至台词,都仿佛刻在心底一样,随口就可以跟着唱、跟着说,但没有想到的是,尽管有过那么多次,再看一遍时,还是会有全新的感动。
譬如印象中刻板的修女,其实温厚可爱,扮演着母亲和姐妹的角色。一面责备女主的调皮不羁,一面又引导着她去过更适合自己的人生,并且在她面对爱情犹豫害怕退缩时,悉心开导,温暖鼓励。究竟是人生的经历,抑或宗教的信仰,让她们拥有了智慧的力量么?
譬如小时候很讨厌的男爵夫人,世故的、心机的,和淳朴自然的女主相比,有着全然不同的老练和处事手腕。而今看来,她却是那么精致的一个女子,在看到自己爱的男人心有所属之时,使个无伤大雅的小手段支走情敌;在知道无力挽回之时,绝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抑或难堪的报复和毁灭,而是抢先一步提了分手,做足了成人之美,也给到自己自尊的好看的台阶下。这般优雅聪慧,是现世难得的贵族气质。
三、
上学的时候音乐课很超前地教英文歌,学会的第一首就是Maria教会孩子们乐理基础的Do Re Mi。后来我每每哼起来都觉得会写这样歌曲的人,一定是天才,那么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记忆方式,可以媲美我国基础数学教育领域里国际领先的九九乘法表了。
但更喜欢的,是暴风雨夜用来安慰孩子们的《My favourite Things》。当年学校合唱团高年级的学生才有能力,唱得清大段大段的英文偏正短语,清晰利索,于是玫瑰花上的雨滴、猫咪的胡须、冬天融化成暖春的画面,就统统铺展在了面前,让心情愉悦。
我们大概都是在寒假、暑假、在中央电视台接续在旅游综艺节目后面的外国片子展播里,反反复复认识这些歌曲。除了乐理的基础、快乐的小窍门,还有十七八岁少男少女的懵懂、有诙谐灵动跳脱木偶演绎的约德尔调、有饱含对母国深情歌咏野花、有纯真孩子向客人们道别晚安的儿歌一下子教会了好几个欧洲小语种怎么说“再见”。
这美不只是听觉上的,还有视觉上的,Maria和上校终于在深夜凉亭里互诉衷肠的画面,配着Something Good的旋律歌词,将光影变得无与伦比的浪漫。从此我们开始了解,当音乐、画面、人物、剧情融成完美,Musical就是那样神奇美妙的发明。
四、
前些天听说又一位“Von Trapp”家的孩子过世。50多年过去,曾经的天真年少,而今也早已年华逝去。心中伤感,却也感激。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也许此后人生阅尽无数精彩的Musical,可启蒙和初恋的地位,始终留给的,是《音乐之声》。就像Maria每逢心中不悦,总去到梦开始的地方,去到山间,找到虔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