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说,每天早上起床就像在打仗。
老公上班远,通常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班了。
她起床以后把早餐蒸上开始催孩子起床。
好不容易催起床了,孩子还要在床上呆几分钟,她又要催着他穿衣服。
穿上衣服以后催刷牙,催洗脸,然后催着孩子坐上餐桌,接着催吃饭。
有时来不及,会把早餐给他打包在路上吃。
但是这种方式她不是很放心,因为不知道孩子吃了没有,有好几次孩子放学回家后,她发现孩子早餐原封不动搁在书包里。
吃完早餐催孩子拿书包,穿鞋,再催孩子出门坐校车…….
每天早上各种“催催催”让她精力在一早就消耗大半,到她上班的时候,情绪已经很差。
相信这种场景是我们很多家长都在经历的。
孩子总是拖拉磨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界限不清。界限是什么?对孩子来讲,就是有一块他不被侵犯的专属领地:我的领地我做主,这块我说了算。
当父母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超过孩子自己的时候,就不对头了,就是在越界,就是在侵权。
小孩子,尤其是最初的两年,对妈妈有无限的依恋、无限的需求,这让妈妈产生了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对孩子有无限的责任,于是会习惯性地、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操心。
比如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的界限,孩子哭了要吃奶,嘴一闭代表“我不吃了”,但不以孩子为本的妈妈,会担心孩子有没有吃够,想办法让孩子再多吃点。
就这样,好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我们被自己的责任心蒙蔽了,不相信孩子,甚至根本不理会孩子传达的信息。
那么该如何划清界限呢?
一位妈妈说:
孩子上小学后,按照学校老师发来的单子,我先是读给他听,上学需要买什么东西?我就把龙儿当成这件事的主人来看,我就是一个支持者。
然后,我和他一起去商店,他在前面挑,我就在后面拿着袋子等着装,等他有疑惑问我的时候,我就赶紧上前一步去解答。给了一些建议,再退回到他身后。回到家,也是由他自己把东西一个一个放进书包里。
我还记得,他第一天回来的时候很紧张,说老师让记作业,然后他就拿出一个条来给我看。纸条上面夹杂着拼音,还有模仿写出来的缺少笔画的字,说是当天的作业。
我根本看不懂,他就凭着印象给我解释,说要干啥。他说啥我就认啥,没有任何质疑。反正我就是要支持他,把这个主人的位置坐牢靠了。
我压根没有主动说“那咱们问问老师吧”“咱们打电话给同学吧”,我就权当他说的就是对的。连续几天都是一样,除非他说记不得了,咱们问问同学吧,我才会协助他打电话。
之后的日子里有忘了作业的时候,也有忘了带作业本去学校的时候,甚至有忘了带书包去学校的时候,我都维护着这个界限,不去越界。我不会去给他送书包,我也不会因为他忘了去批评他,反正他是这件事的主人。
协助孩子认清自己的领地边界,忍住不插手,然后去尽父母职责——协助孩子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蓄满孩子的爱之杯。这才是父母该做的。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1、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比如: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变成: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2、给孩子提供选择
比如: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3、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最好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比如: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4、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
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狂躁和沮丧的情绪就会减少。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总的来说解决拖拉问题,需要妈妈认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并懂得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
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赞,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吧;在家庭教育方面,你还有哪些想说的,欢迎写留言和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