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友说道《我的少女时代》是《初恋这件小事》+《夏洛特烦恼》+《那些年》的杂糅体,剧情俗套狗血,但还是会忍不住感动得眼泪汪汪。
也就是说,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并不是厌恶俗狗血的剧情,而是反对创作者们没将俗套的剧情拍出诚意。(参照某堕胎打架非主流青春片)
即使是台湾的娱乐产业已经日薄西山,但得益于前十几年的积累,台湾偶像剧的产业已经自成一套成熟体系,青春片的题材早已驾轻就熟,将偶像剧拍成电影,自然也不是难事。导演陈玉珊是《命中注定我爱你》和《王子变青蛙》等热门偶像剧的创作者,所以为灰姑娘们造梦对她来说则是得心应手。
《我的少女时代》是一部偶像剧电影,简单来说,它将偶像剧里最让少女悸动的俗套剧情集结成体,原本30集的偶像剧浓缩成2个小时左右的2d影片,结果可想而知,影院里的尖叫和看完电影想谈恋爱的少女心可以说明一切。
偶像剧是为“灰姑娘们”服务的,即使生活中普通的“灰姑娘”都不叫仙蒂瑞拉,也没有亮闪闪的水晶鞋,可能浑浑噩噩度过高中时代,根本不知道校花校草是谁,也可能学校根本就没有校花校草这两个人,因为大家都穿着一套整洁统一的校服,学霸永远是戴着大框眼镜的高度近视,头发乱糟糟地只想吐槽,而那时候的我们还在算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真题演算公式到脑子爆炸想着说赶快结束这一切。
这是谁的青春时代?当然不是我们的,这是每个爱做梦的少男少女们意淫中的时代,但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意淫总能给我们带来高潮。
《第十放映室》曾经说道:"电影是黑暗中的欢笑和泪水,电影是废墟之上绽放的玫瑰,电影是少年懵懂的梦幻、电影是恋人在光影中的回忆,电影是你我生活中最美好瞬间的定格,它永远只应该和我们的美好生活与心灵泠然一体”,电影其实就是造梦工厂,如同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一样,即使不可能存在,我们依然愿意去相信,因为我们需要在电影中找到寄托或者是补足我们的遗憾。"
所以我们会为《我的少女时代》中的俗套剧情感动,我们也会梦想着在某天丑小鸭变天鹅,我们也想着说有一天穿上水晶鞋找到永远能将白衬衫穿得非常好看的白马王子,或者找到驾着七色云彩的至尊宝,因为我们的少年时代总有太多遗憾。
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片这么热门的原因,即使它脱离实际,我们也愿意去贡献票房。
之前在某片上映后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国内的青春片在《那些年》之后迅速泛滥,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再到今日的《左耳》,圈钱的目的昭然若揭,仿佛大陆人的青春都跟残酷,打架,暴力,翘课,泡妞,堕胎等挂上钩,在这样乱象丛生的市场里,《那些年》清纯得简直像天山的雪莲。这些青春片都以青春情怀作代言,而到影片最后,电影都无一例外只剩情怀,对于一些观众来说,看的只是个情怀和用来晒朋友圈的票根,所以看得懂的也是价值不到30块钱的情怀。影片的粗制滥造并不能被情怀遮盖住,溯本追源,是大众对于国产青春片的过于宽容和盲目追风,使得这些成本不高的劣质电影赚得盆满钵满,电影的错误由观众买单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奇葩现象。”
现在再补上一句,“《我的少女时代》即使狗血,也比大陆某些青春片高明多了。”
导演陈玉珊自己总结道:“曾經,我是偶像劇的製片人,但其實在我心裡一直想做一部自己的青春電影。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失戀的經驗,但我希望可以做一個跟大家有關係、有共鳴的故事,所以決定從初戀開始。因此我也貢獻了很多自己初戀的經驗給編劇做為參考。 喜歡一個人,總是先從偷偷摸摸開始,這種愛情的感覺其實不分年代。90年代背景的設定,會讓更多年齡層的觀眾感受到一種情懷,從而讓這個故事更有特點,而不是單純的搞笑愛情故事。對於觀眾來說,或許曾經的很多部分你都已經忘記了,比如那些新聞事件和流行歌曲,但沒關係,我們可以幫你再回憶起來。因此它對於80和90後,可能是校園愛情喜劇,但對於更年長的人,它是自己的青春和情懷。”
那么这样也就够了。
顺便说一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抓紧时间谈恋爱,因为毕业后想谈恋爱基本只能靠相亲了。”某学姐跟我痛心疾首地说道。
But whatever,爱做梦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嫁不出去也是正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