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写作是要靠天赋的,这个我承认,一流作家的确需要靠天赋,或许投胎的时候那个天赋点正好全员打开,人家写文章就和咱们玩儿似的,行云流水似的就能写出深入人心的获奖作品。
但这类人毕竟是少数,仔细考察一下知名作家,还真没有几个靠天赋写作的,这类型要么一生就一部名作,然后封笔,要么就陷入毒品、酒精的深渊,万劫不复,没有技艺的支撑,仅靠灵感闪现,如同等待流星雨,可遇可不求。
其实很多人对于天赋还是有误解的,或许大家认为那就是金手指、作弊器、修改数据的爬虫,其实然也,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底层概念,和产生原理,捕捉到它也就相对容易了。
有些人觉得这样讨论会失去它们的神秘性,我每次写这个的时候都会被喷。那随意,你可以抱着自己的理解去寻找它们,但愿不要“如入深山临水月,无处觅踪皆为空”。
灵感
灵感思维是指在研究和写作活动中,由于某种偶然机缘的触发,而突然产生的思维豁然开朗的顿悟现象,它如同灵光闪现,倏忽而来、飘然而去,并不为作者的理智所控制,却能为某些本来百思不解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解决的路径,或者给作者带来突发奇想的巧妙文思。——高等教育自考《写作》
注意它是有前提的,1.需要平时的积累。2.需要长久的思考。才会产生这种结果。
我能够感受到它,并预知到它的到来,我的顿悟之感是这样的:学习阅读或写作过多时,在某段时期内产生空白感,仿佛大脑被清空,锉败感极强,思考不了任何问题,整个人是懵的,当这种感觉到达临界点时,一般至多一周,平均三天左右,突然之间就清明了,很多问题得到答案,很多思考给出结论,很多思维纷沓而至,而这个时候写作犹如泉涌,开始喷发。
所以灵感或是顿悟,就在你想放弃的后面。它的前面是无数练习堆积的壁垒,你若是可以再坚持一下下,或许就粉碎成泥,在你的眼前开启一个新世界。
之前每次经历这种事,我都很恐慌,那种被掏空一切,体会自己白白努力的感觉就是宇宙在和你开玩笑,考验你,估计这扇门前被挡住了大部分付出五分或三分热情的人,即便明了这种规则,可在它来临之时,我也很难完全调整好自己的心,总是在顿悟之后,才能释怀这种痛苦,因为值得。但请注意,一断念又要重新开启,递进式的精进需要积累,一脚踏空,想要回到舒适地,就有可能被清零。
顿悟之后,你看得见灵感,捕捉得到它,再加之熟练掌握的技巧,表达起来就如鱼得水。
在没掌握这种规律和把控之前,最好觉得灵感一闪的时候就把它记下来,那些思维碎片其实很重要,里面可能藏着你生命的宝藏。许多科学家都是灵感一现突破自我的。
鲁班因为被带锯齿的小草划破手指,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谁知道他在得到这个启示之前,不是在头脑中日思夜想如何提高破木效率的问题呢?
莱特兄弟在鸟身上得到了灵感发明了飞机。谁知道他们在想到这个解决方法之前,不是试验了无数次,差点从空中掉下来丢掉性命的呢?
电脑是模仿人类大脑发明的,受到这个启发,《三体》中实践演绎了这个过程,讲述秦始皇如何用3千万人模拟电脑来演算的,那场面过于宏大,令人仰视,但谁说不是刘慈欣每天面对计算机的庞大运算和人脑联系起来,再加一点启示带来的灵感呢?
当我读到人脑和计算机的关系时,我也很震惊,但我就没有把它放入小说中的灵感,所以万物皆可写,你要懂得这种关联和想像。
灵感的产生前提是要掌握巨大的知识量,和对于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思考。
说白了,你把书读破了,围绕一个问题补充知识,再使劲儿想,你也行。
天赋
天赋即天分,是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在某些的事物或领域具备天生擅长的能力,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高于其它人的速度成长起来,而且有它的独一性,特殊性。如果这个人具有的成长潜力和可能性已经在他的人生中表现化了的话,那么他就具备了该方面的天赋器量。
天赋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从小到大被动接受和养成的人格特点,根据小时候还没发育完全的大脑受所在环境的诱导和影响来分类的话,天赋值也有所不同。而这个天赋是不可逆的。
——百度
我曾经对这件事也存在疑问,难道我没有天赋就没可能掌握这门技术吗?其实并不,天赋经过特殊的训练是可以长出来的。
比如一个特种兵,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各种神奇的技艺,而是经过严苛的训练,坚定的毅力和信念,万中挑一的人才。
那么,如果你对于写作极度热爱,达到一种不表达就坐立不安、不写作就无法交流、不读书就辗转难眠,那就等同具有天赋的基准了。
剩下的就是去激发它、为它努力训练,等待它发挥到极致。
如果你为了金钱或是被学习班洗脑,又或者为了什么其他的理由,那就难说了。
有的人天生具备交际天赋,我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为负数,我全家都负数。因为环境,因为我全家人都不擅长交际,我也为这事下过功夫,奈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可能我的天赋点都点在思维上了,我的思维发散连自己都控制不了,如果信马由缰的任它跑,那就不知漫延到哪里去了。所以我的小说写了25万字,哈哈刚开了个头,自己也是醉了,正在努力往回收呢。对了,终于把我那小说的名字定了《山海异闻录》挺土的,集古风、赛博朋友、克苏鲁为一体的,明年可能去找个平台发,想看的朋友注意一下关注。
接着说天赋,你也不用管自己到底有没有,只要试着去练练,去感知一下,一流不行三四流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反正不要轻信”我可能没这个天赋这句话”。
《成为作家》这本书中,有一章节专门介绍了天赋的机制和训练方法,我无意中一直用的这些方法,有效,你也可以试试,而我自己也对这些训练有过一篇相关文章。
直觉
克罗齐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他进而认为,艺术就是幻象或直觉。
一个聪明的写作者要敢于相信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直觉,哪怕它是有悖常理或不合规范的。因为这最能检验作者的悟性与创作力,并充分展现出作者的个性。
以上摘自高等教育自考《写作》
《红楼梦》的开篇就是一“鬼”话,但不影响艺术价值,那就是作者的直觉。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都成大甲壳虫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没人怀疑这是骗人的。
加谬的《局外人》在现实社会中,自己母亲死了不掉一滴泪,死前不忏悔,不申诉,明明可以被判误杀,却懒得辩护。这在社会里也不太现实,但看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承认有这种可能性。
你越是看得入神,越是觉得真实的小说,往往虚构成份越大,那都是作者感知世界的直觉。
直觉是人的本能,你身后一米内站了陌生人,你立即就凭直觉能感知到危险。
但凭借直觉来写作也需要有前提,就是你能够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文章是独辟蹊径,什么文章是自我陶醉。
举个例子,我写短小说的时候,很努力的练习反转,可都写得很生涩。某次写作并没有去想过多,只是凭着感觉去写,结局都写完了,给老师看过,她却说这个结局挺出人意料,不落俗套。
但是我承认直觉不够,如果真的放开手,单凭借自己的直觉去写作,肯定会跑题。
所以直觉力不足时,要给自己框个界限,而这个界限,也只能是多看多读优秀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判断力了。
今天关于这三样思维概念就写到这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有些文友说你写文章举例子太少了,那是我刻意为之,我想让大家更多理解概念,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网上多得是靠分析例子来讲解写文方法的,你问作者他自己能写出来不?
我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的思考一下,不要只是看表面那层,剥开外皮才能看到真正的翡翠,翡翠在石中心,需要探索才能见真美。
关注不迷路,知识见人品,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