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当这个任务完成时,你就让它处于休止状态。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
如果你观察你的思维,你就会发现这是真的。这还导致了你生命能量的严重损耗。
实际上这种强迫性的思维是一种上瘾症。
特点:你没法选择停止,它甚至比你还强大。它同样给你一种错误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会最终变成痛苦。
我们为什么会对思维上瘾呢?
因为你认同思考,你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完全颠倒是非。
当下时刻就是解脱的关键。但是,只要你与你的思维认同,你就难以找到当下。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
思维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但是意识的存在不需要思维。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而不是下降到思维之下属于动物或植物的层面。在开悟的状态中,必要时你还是会运用你的思维,但是运用思维的方式会更为集中、更有效率。
你主要为实际的目的而运用思维,但是你会从不自主的自我对话中解放出来,享有内在的宁静。
当你利用你的思维时,尤其当你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维和静止之间、思维和无念之间徘徊。
无念是有意识但没有思维。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你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思维才有真正的力量。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时,思维会快速地枯竭、变得病态和具有破坏性。
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但是这些不具有创造性。
所有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在无念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了小部分的作用”。
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只有当思维与智力联结起来时,它将会变成一个多么伟大的工具。
情绪:
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这里所说的“思维”,不仅仅是指思考,还包括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
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它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
一个攻击性的想法或敌对的想法会聚集你体内被我们称为愤怒的能量。这时身体准备开始战斗。身体上和精神上受到威胁的想法促使身体收缩,这就是所谓的恐惧在身体上的反映。
强烈的情感甚至会导致身体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代表着情绪的身体层面或物质层面。你通常不会意识到你所有的思维模式,只有通过观察你的情感,你才能对它们保持意识。
你被你的思维、喜好、判断以及分析控制得越多,你的观察者意识越少,你的情绪能量的负荷就会越强。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
强烈的无意识情感模式可能会显化成发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那些内心充满愤怒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表达愤怒的人,更容易从言语上或身体上遭受其他愤怒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攻击。这是因为他们散发着强烈的愤怒波动,被某人无意识地接收,从而引爆了这个人自己内心潜伏的愤怒。
如果你很难感受你的情绪,那么请先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里至外感受你的身体。这将会使你感受到你的情绪。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
情绪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但两者之间也会发生分歧:当思维说“不”时,情绪可能会说“好”,或者反之。
如果你想了解你的思维,身体总是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反映,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分歧,那么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则始终是真实的。
思维存在于你的大脑里,情感却具有强烈的生理成分。
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
观察我们的情绪像观察我们的思维一样重要。
你应该习惯这样问自己:“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问题将会把你引向正确的方向。但是,请不要进行分析,观察就可以了。
1、将你的注意力集中于内在,并且去感觉情绪的能量。
2、如果没有情绪存在,请更深地去关注你身体的内在能量场。
这就是进入本体的大门。
情绪通常代表着一个被强化的以及被注入能量的思维模式,由于它的能量是蓄势待发的,一开始我们不容易维持临在的意识而观察到它。它要控制你,它通常都会得逞—除非你有足够的临在意识。如果你由于缺乏临在意识而陷入无意识的情绪认同之中,这种情绪会暂时地变成“你”。
在你的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一个恶性循环:它们相依为命。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活力。
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原始的、无差别的情绪的变形,这种情绪源自于我们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体之外究竟是谁。由于它的无差别性,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准确描述这种情绪的名称。恐惧可能是最贴近的一个答案,但是除了不断地感到威胁之外,它还包括一种深深的被遗弃感和不完整感。我们把它称为“痛苦”是很合适的,因为它和前面说的那种最基本的情绪一样,是无差别的。
思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思维活动如此之多的原因。然而思维顶多也只能暂时地将痛苦掩盖住。
思维越是努力去摆脱这种痛苦,痛苦就会越深。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除非你停止从思维认同中获取你的自我感,否则你将不会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只有停止思维认同,你的思维才会丧失它的力量,本体才会以你原来的本性显露出来。
积极的情绪,如爱和喜悦,究竟是什么呢?
它们是与你和本体相关联的本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思维空白出现时,感受爱、喜悦或短暂的宁静都是有可能的。当这种思维空白产生时,突然,你就会感受到你内心的宁静,在这种宁静状态中,有一种微妙却很强烈的喜悦、爱与平和。
这种时刻是很短暂的,因为大脑很快就会恢复它嘈杂的、被我们称为思维的状态。除非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否则爱、喜悦以及平和不会持久。但是它们不是我所谓的情绪。它们处在一个比情绪更深的层面。所以你需要完全地意识到你的情绪,才能感受到它们。“情绪”字面上的意思是“干扰”。这个词源于拉丁文“emovere”,是骚扰的意思。
爱、喜悦与平和是深刻的本体状态,或是内心与本体联结时的三个方面。在这种状态下,它们没有对立,这是因为它们都源自于思维之外。
情绪,属于二元思维的一部分,受制于对立法则。就是有好必有坏。
在未开悟的、与大脑认同的状态下,我们称为“喜悦”的东西,只不过是痛苦和欢乐轮流交替时短暂的欢乐而已。
欢乐总是衍生于你之外的事物,而喜悦是由内而生的。今天让你欢乐的事情,明天可能会让你痛苦,或者它将会离你而去,所以一旦失去它,你将会感到痛苦。
爱
我们通常称为“爱”的东西可能是一种短暂的欢乐和兴奋,一种沉溺性的需求,可能瞬间就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爱情在经历起初的激情之后,会在爱与仇恨、吸引和攻击之间徘徊。
真正的爱不会让你感到痛苦。它不会突然间就变成仇恨,当然真正的喜悦也不会转变成痛苦。
即使在你开悟之前—在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之前,你可能会短暂地感到真正的喜悦、真正的爱或者深沉的内在平静。这些是你真正本性的一些方面,即使在一个正常的爱情关系中,你也会感受到一些更为真实而不朽的东西的存在,但是它们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因思维的介入而消失。
这不是幻象,你不会失去它。它是你本性的一部分,它会受思维的影响但永远不会被思维破坏。即使天空乌云密布,太阳也不会消失,它仍然在云层的另一边。
佛陀说人类的痛苦源于欲望或贪婪,如果你要摆脱痛苦,你就必须摆脱欲望。
思维不停地在外部或未来寻求拯救或满足,以代替本体的喜悦。所有的欲望都来自于此。只要我有思维,我就会有欲望、需要、执着、厌弃等,离开了这些就不会有“我”的存在。即使我渴望得到自由或开悟,那也是在未来寻求满足或完整的一种欲望。
不要努力解放你的欲望或试图“达到”开悟的境界。
关注当下,并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不是引用佛的话,而是变成佛,成为觉醒的人,这才是“佛”这个词的含义。
只要你认同思维,也就是说,只要你处于无意识状态,痛苦就不可避免。这里主要指的是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和疾病的主要原因。
怨憎、仇恨、自卑、内疚、愤怒、抑郁、嫉妒等,即使是最为轻微的不快都是痛苦的各种表现。每一次的欢乐或情绪的高涨在其内部都隐含着痛苦的种子:痛苦是这些欢乐的不可分割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迟早会显化出来。
爱情关系是多么容易而快速地从快乐之源转变成痛苦之源。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正、负两极是一体两面的,都是潜在痛苦的一部分,而这种潜在痛苦与思维认同的小我意识状态是如影随形的。
每一次的欢乐或情绪的高涨在其内部都隐含着痛苦的种子:痛苦是这些欢乐的不可分割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迟早会显化出来。
你的痛苦有两个层次:现在产生的痛苦和过去产生的、但现在仍遗留在你的思维和身体内的痛苦。停止创造当下的痛苦并且瓦解过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