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已经过了12点了,但是本来打算的是昨天写的,奈何晚上得知我回家了以后一个哥们儿要和我一起打dota,陪他玩了会儿就十一点多了,所以就这么写吧。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之间二十多年就过去了,昨天又过了个生日,和大学的几个朋友一起,虽然嘴上说着塑料花兄弟情,心里还是挺开心的,算了算这一周在外头吃了四顿晚饭,虽然不全是为了我的生日吧……其实主要是感觉很罪恶,起码半个月的健身白练了(捂脸)。
想了想每年的生日,似乎也就那样,有印象的没有了,因为小时候就是家里买个蛋糕,妈妈做几个菜,等爸爸下班一起愉快地吃个饭,唱生日歌吹蜡烛,再收个生日礼物(似乎有印象的就是有一次妈妈送了个彩灯给我,因为之前说喜欢,过了几天她跟我说好了买给我,结果到家说没货了,于是小朋友可怜巴巴地憋着眼泪呢,她给我拿出来了,说是算我的生日礼物了),就算过完了。长大以后呢,大概就是几个朋友一起吃个饭,偶尔意外收获个小礼物,也就完事儿了。年年都差不多,我也不怎么在意,虽然有了微信以后还是会每年发条票圈,除了今年,只是发了条微博也只是吐槽了下饭局而已。因为觉得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了,一个小小的朋友圈,写不了多少东西,不如干脆写一篇日记,和自己说点心里话。
首先应该是总结一下自己的一年吧,那就从去年生日说起吧,记得当时我还吐槽了,收到了各种奇怪的礼物,印象最深莫过于政治题库和主机机箱,也算是当时的两大愿望吧。很欣慰,考研还算顺利,也成功地自己攒了一台电脑,开心地玩起了各种硬核3A。说到这里想起了我妈对我的评价:“这一辈子走到现在,基本都顺顺利利没什么大挫折,关键时候总有贵人相助。”当然了在她眼里关键时候就是升学了,毕竟现在每次回家还要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无法沟通的无奈表情)。
之后应该就是这一年唯一一次远游了,和舍友们去了上海,在市中心玩了一个礼拜,换了三个住的地方,充分感受了上海的人文,也让我对上海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忘了以前有没有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过了,管他呢再说一遍吧。最早对上海人的印象来自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脑残,是上海人,家里有点钱每天装得很厉害的样子,到处撒钱,喜欢欺负办理最瘦小的男生(虽然他也很欠招)。有一次跟我借10块钱,还的时候要还15,我:“???干嘛还15?不是只借了你10块吗?”他:“哇原来你这么好,blabla……”我:?????(刚初二你小子就敢借高利贷了?)然后呢,我表姐是属于有点地域歧视的人,有次去她家和她聊天又和我煽风点火一起吐槽上海人,我就觉得哇我班里这个就是上海人的典型吧。就这么一直到了大学,发现之后认识的上海人都挺好的啊,当时只觉得很巧,可能是个例,也可能是大学还不错,能进来的人素质都比较高。后来慢慢明白了不能贴标签的道理,到了上海感触更深。也许是我碰到的人大多数不是上海人,也许是我碰到的人普遍素质偏高,反正我在上海碰到的被排挤的情况少之又少。
临走前两天,抽了一个晚上,一个舍友陪女朋友,我就和另一个舍友俩人随便逛着南京路。我知道它是专坑外地人的地方,就如同北京的王府井,但不一样的是王府井可能北京人大多不怎么爱去,而南京路临着外滩,能看到很多上海土著或第一代移民,晚上热闹的时候一条街每隔几十米就有卖艺的,有的弹吉他唱歌,有的跳舞,一个个都挺有能耐的,周围很多人围观。我在上海没发过几条朋友圈,其中一条就是拍的一个人一直在跳MJ的舞,让周围的小朋友都很开心地跟着一起蹦跶,看了几支舞,正好兜里有些找来的钢镚儿,也懒得往回带了,干脆都扔到了碗里。接着往前走,有人在路中间弹着吉他,夜跑的人经过他身旁为他鼓了鼓掌,可能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走在身旁的舍友也没觉得什么,可这一幕映在我眼里就觉得无比的和谐。再往前走,另一个弹吉他的小哥,弹着许巍的民谣,一首弹毕,刚开始下一首,围观的人中有一对情侣,大概比我们略大几岁的样子,男生明显喝了酒,上去和小哥耳语了几局,小哥停下了音乐,换了崔健的《花房姑娘》,男生拿过麦克风,有些跑调又没什么节奏感,词也记不牢,着实唱的不怎么样,吉他小哥拼命地迎合着他的节奏,然而女生听着听着已经泪流满面,当时很想听下去,看看结果如何,奈何舍友的偶像歌被切了,带着我继续往前走了。
在上海看了《你的名字》,这一年去的第一次电影院,电影结束在座位上又坐了五分钟平复心情,感慨颇多,在我眼里算是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了,毕竟这个年头,能让人鼻尖泛下酸的电影不多了。但是感觉震撼偏多,映射进现实的东西却很少,毕竟是个虚构的魔幻故事,心理波动抚平之后似乎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得的。
大概从上海回来以后也就差不多放假了,做做毕设之外就是开心地玩耍了,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入了P社游戏的坑,此处应该有图片。
P社游戏的门槛很高,整个假期只大概学会了一款《十字军之王2》于是开始无法自拔,由于游戏的时间线是769年到1450年,使得我开始不由自主地想了解这段历史,可是这段历史在各种国内教材上基本都是“罗马帝国blablabla,欧洲的中世纪是黑暗的1000年。之后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啦blablabla”,嗯就一句话带过了。于是一个假期回来,我就突然变成了一个历史爱好者,只不过我爱好的历史,属于“在理科生眼里‘这人怎么不去文科’,在文科生眼里‘他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到现在一年时间又多学了两款游戏,于是除了1820-1935的这段历史在我的大脑里属于几乎空白(因为针对那个时间的游戏太难了学不会),其他时间世界史大概能理出一条脉络,地理也大有长进,80%的国家能直接在地图上指出来并且欧洲国家基本能说出它之前的疆域,文化,演变过程。听起来好像很厉害哈?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只能自high(找不到知音的无奈表情)。
三月到六月这段时间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怎么就唰地一下过来了,似乎很忙,但大部分时间貌似没有在忙自己的事儿(主要应该就是自己的和很多人的毕设吧……)。之后就是折腾毕业,各种手续各种材料,毕业照毕业证毕业聚餐毕业班鉴,四年了第一次觉得和周围的同学们有这儿强烈的同学感,尽管有很多的抱怨,很多不甘,很多遗憾,还是开开心心地叫上舍友一起和被我画花了的门合了张影离开了那间房子。
六月底毕了业,该工作的工作,该上研的回家,该出国的出国。而我却得在学校呆半个假期带大二的熊孩子们,由于得到朋友的收留得以在学校旁边住不用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去挤一个多小时早高峰(想想就可怕,没准儿那样一个月真会猝死吧)。很庆幸我这个人记性好,从小到大的大大小小的恩仇全都能记在心里,从三岁的时候哪个哥哥姐姐愿意多陪我玩,到幼儿园里谁欺负过我都记得清晰,所以从来用不到小本儿本儿,聊天的时候经常让对方惊异“这你都记得?”
扯远了,八月份在家,咸鱼了一个月。
到九月开了学,也算是生活步入正轨了,每天上上课,做做项目,办了健身卡(别问我为什么还没瘦……),一晃三个月就过去了,总在感叹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周一去实验室干点活儿,周二一上午课,下午翘课去健身,周三上课健身,周四上课健身,周五去实验室呆呆,回趟家,一周就又没了。在实验室感觉就像个打杂的,没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什么活我就得去干什么,在班里……班?哦我们还有个班啊……算了吧,除了之前就认识的人以外,没一个能叫上名字的。哎就这样吧,反正我的目的只是混个学位证。
总结就这样吧,接下来简单说说展望吧,毕竟已经三点多了。
人生的第24个年头了,像我这么作死的人,也不知道能活几个24,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平平稳稳地度过这几年,尽量少碰到点幺蛾子。能变得更厉害,不说只手遮天,起码独当一面,然后尽早毕业,尽早多赚钱,现在这一个个月的血汗钱还是有点难挣。
要从我自身的性格来说,14岁和21岁是两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些改变和周围的环境关系巨大,12岁换了个环境,18岁也换了个环境,今年也算稍微换了个环境吧,之前的两次我还算满意,希望这次依旧能让自己满意吧(虽然目前还不太尽人意)。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半夜的,自恋地放着自己唱的歌,听着自己唱的《夜盲症》也是挺有感觉的,嗯,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