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在语文教研之外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出版了《生命课》《生命教育》《心存敬畏》《班会18课》《素质养成读本》等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小书,被时任领导善意批评为“不务正业”(其实正业我也没干砸)。现在,与市教科院丁杰院长联合主持的省重点资助课题到了中期汇报阶段,省规划办要来实地检查,市规划办嘱写书面汇报。晚上涂写了一些文字,如下。写毕感慨良多:只有一件事让我义无反顾,那就是:生命教育。】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普教重点资助课题
《中小学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期汇报
苏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中小学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立项并开题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题以来的进展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组织建设方面。2016年,我们在现有苏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基础上,和新教育研究院对接,成立了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专设机构,首期研究经费100万),聘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建军教授为所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袁卫星为常务副所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推展。同时,苏州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命名首批25所生命教育基地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研究。研究中心所在校苏州市第五中学以及研究所所在校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分别被批准为苏州市高中、初中生命教育课程基地。2017年8月,新教育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命名首批全国新生命教育基地校,开展新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理论研究方面。课题主持人之一袁卫星与朱永新、冯建军合作的《论新生命教育课程设计》(11000字)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合作的《新生命教育课程理念》发表在《教育》;独立撰写的《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的栖居》发表在《教育》;独立撰写的《在死亡教育中追问生命的意义》发表在《人民教育》;独立撰写的《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发表在《现代教育报》。课题顾问冯建军教授独立撰写的《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发表在《教育研究》。课题组其他人员也有多篇文章发表。袁卫星申报的《班会18课:利用班队活动开展生命教育的创新》获得江苏省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丁杰、袁卫星申报的《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建设》获得苏州市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冯建军教授参加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大陆生命教育研究综述》,详细说明了新教育实验在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路径方面对大陆生命教育做出的突出贡献。袁卫星老师参加由新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16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主持“未来学校的课程设计”分论坛活动,并作《生命教育专设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报告。卢锋博士参加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生命教育学术年会并作经验交流。2017年,由课题组协助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完成《关于规范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议》政协提案,提案呼吁教育界厘清生命教育的内容,明确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推进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开展。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课题开题之日,我们请冯建军教授对我们的开题报告进行现场点评,他不留情面的逐条批判使我们更加懂得学术规范,更加明晰研究方向,更优精选研究方法。
(三)实践研究方面。作为中小学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本课题组聘请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建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袁卫星三位主编,联合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各地专家学者、全国几十所中小学校优秀教师,在借鉴国内外众多生命教育成果基础上,反复研讨修订,编写完成了《新生命教育》实验用书。实验用书贯穿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每个学期1册,共计24册。全国已有300多所中小学校使用该书开展生命教育。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小蔓教授对此评价:“它的出版标志着内地生命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势必带来生命教育课程、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大发展。”课题组以教材编写、试用、研讨、修订为依托,通过苏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苏州市初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基地、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正在推动苏州市25所、全国150所生命教育基地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先后举办了两次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并开展了多次深入学校一线的调研。此外,课题组还在新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定点陕西安康,开展“让留守儿童生命起舞”“为留守儿童生命点灯”等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公益活动。活动先后为一对一帮助留守儿童50多名,捐赠《新生命教育》实验用书5000多册。课题主持人丁杰、袁卫星所在学校苏州市第五中学、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分别获得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颁发的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彩虹奖(优秀组织奖)。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以专设课程为主导,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生命教育实施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实验学校各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3.《新生命教育》实验用书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课题理论成果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改进措施是:以新生命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力量为依托,以苏州市25所、全国150所生命教育基地学校为阵地,以子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好上述问题的改进工作,依托基层,服务一线。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一)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生命教育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等,从空间上可以分为学校内部资源、社区资源、学生家庭资源。我们要帮助基地学校建设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师资。我们要帮助学校因地制宜地安排生命教育的活动场所,尤其是生命教育专用室场(首批筹建北川新生命教育馆、温州翔宇新生命教育馆,作为全国基地学校研学旅行基地)。我们要依托新教育APP,成立全国性的生命教育资源中心。我们要帮助学校合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与公安、消防、科协、体委、红十字会、医院等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我们要积累生命教育的理论、个案资料、经验成果,开发生命教育文本资源库。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研究。以基地校联盟为形式,形成生命教育研究共同体。基地校是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窗口、示范,课题组要及时总结先进的经验、宣传优秀典型的成果、搭建成员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种子教师、种子校长培训活动,集百家之长建设生命教育课程。计划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新教育研究院,每年开展一次全国性的生命教育研讨活动、教师校长培训、课堂教学大赛、案例征集评选。
(三)进一步形成物化成果。依托山西教育出版社,推出“新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介绍国内外生命教育,尤其是新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在《教育》杂志开辟新生命教育专栏,推出生命教育一线文章。修订完成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新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修订完善《新生命教育》实验用书(24册)。撰写出版《新生命教育论纲》《中小学生命教育地方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生命教育实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