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简史
距沟溪口北三公里有一村,曰余村。大俱源溪穿村而过,两岸绿柳枫杨,小桥流水,鸡鸣砧声,炊烟青瓦,典型的江南山乡风光,清幽秀洁,又快意悠闲。
大俱源溪流经余村,有一个高雅好听的名字:信川溪。余村余姓便也自称是信川余氏。
余村最初的村名叫延村,余村这个名字还是开化余氏族人取的。当年余氏族人在延村立足之后,带着延村的山水阳基图回到故乡芳山,芳山的族人见之,说这应该叫“余村”啊,便在阳基图之上写上“余村”两字,随着余氏族人在信川溪的逐步发展,余村之名便自然取代了旧名。
余村最早的文字记录来自于信川桥。郑永禧《衢县志》载信川桥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196),这是衢州地区迄今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桥梁建筑年份,从这一点上可以叫它是“衢州第一桥”。因为这座桥,我们知道最起码在北宋年间,余村这块古老的土地就是一块人类生存繁衍的福地。
公元1240年,即宋理宗赵昀嘉熙庚子年,开化金山乡芳山村的一位读书人余迁,游学衢州,在衢城以西三十里的象头山下,信川溪东,见此地枕山带川佳气浓郁,便在这里辟土立庐,开基发叶。这便是余东,当地百姓通称为溪东。
余迁,字以乔,排行第四,以明经而迁文学,余东族裔称呼之为“文学公”。余育的儿子,娶程氏,生余幹,卒葬象头山。文学是古代掌管地方教育的文化官员的泛称,一般指府县的教谕、训导之职。这是余东(溪东)余氏的开山始祖。
公元1275年即宋德祐元年,郑辰自本邑石梁大俱源(今小沟)迁入信川溪西岸,是为余西(溪西)余姓始祖。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余氏一支从开化芳山迁入大俱源。所以余东余西二岸余姓皆是太子洗马余势亮的后裔,一根两枝,同气相连。影响了南宋历史走向的开化人余玠便与他们同族。
明洪武间,溪东余氏合族建了一座余氏花厅,雕梁花栋,碧瓦朱檐,美伦美奂。咸丰六年(1856)毁于一场大火,仅留西墙一堵,俗称“照壁花墙”。
明永乐初,余辰六世孙余重瑀建了叶坂大功桥。
大约元末明初,溪西杨梅山修建了开仙寺。明永乐初,开仙寺僧募建了洞头桥。另有凤沙庵,嘉庆《县志》载:在临江乡余村。
嘉靖甲辰年(1544),溪西余明,字光远,号见溪,孝道与慷慨齐名,主建双源塘下桥,并主修石山头外路到沟溪埠头的大道。
明隆庆年间,溪西余秉钧,号石峰,开办私塾。衢城郑有年投学门下,他说“向从游于信川石峰余夫子门,提命殷殷,日夕不怠,自髫年以迄于游庠,如同一日间”。郑有年后为万历五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衢城棋杆巷即因他得中进士立“进士”牌坊而得名。
万历初,溪西余子缙,字维章,号临溪,弃文从商,家业鹊起,建造官埂石桥,整修官坂直抵沟溪的大路。
万历三十七年(1609),溪东余氏首次修谱。
万历辛未年(1610),溪西余秉钧主修信川溪西谱牒。
明万历至清康熙三十五年属西安县临江乡。
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中下旬,耿精忠部大肆劫掠衢县西乡,游击高禄于大埂、余村、上叶地方连胜三阵,共斩贼三百余人。
康熙三十五年(1696),县令陈鹏年进行乡村行政改革和土地丈量,余村属临江乡五十都。
雍正九年,改临江乡五十都一百十六庄,坐土食字。
嘉庆戊午年(1798),溪西的余承刚得中武举第二,人称“亚魁”。次年赴台湾参予海盗和洋盗之战,戍边报国,后获朝廷封赏。
1912年2月为衢县沟溪乡余村。
民国5年(1916)余姓从溪东分支于上山头,形成余东的一个自然村。
1922年为衢县沟余乡余村。
1925年碗窑乡、沟余乡合并为沟溪乡,为沟溪乡余村。
1948年为沟溪乡七保。
1950年为石梁区五余乡七村。
1956年余村在行政划分上正式分解成余东和余西两村。溪东建余东高级社,溪西建余西高级社。皆隶属沟溪乡。从这一年起,余东和余西两个村名正式走进官方文件。余村,至此变成一个历史性地名。
1958年余东和余西分别为余东生产队和余西生产队,隶属衢县卫星(航埠)公社直坞管理区。
1961年改大队,分别为余东生产大队和余西生产大队,隶沟溪人民公社。农民正式进入评工记分时代。
1966年,“破四旧”运动,部分家谱太公画等遭烧毁。
1967年遭遇百年大旱,大俱源溪余村段被翻底挖沙坑。
1968年开展农业学大寨,挖坟无数。
1973年,余东民间女艺人余三文去世,享年58岁。她从小随父学艺,专为本村及周边红白喜事绘制各种扇画、竹画、布画、灶画等。自五十年代初开始,先后带出郑根良、郑位良,郑美香、余统德等民间绘画高手,实为余东农民画的发轫之人。
同年,衢县文化馆举办第一期衢县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美术老师二人在余村开办首次农民画培训班,有二十四个学员参加培训。经过数十年的不懈耕耘,余东农民画终于一张闪亮于中国的金名片。
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分单干”,余东余西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1984年设行政村,又改为余东村和余西村,隶沟溪乡。两村农民开发大片山陵丘地,种植以椪柑为主的水果。
1991年大冻,柑橘大面和冻死冻伤,损失为历史罕见。
1992年改隶航埠镇。
1996年仍隶沟溪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