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三观”什么时候变了?》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都是少年。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都曾
写下过这样的“青春物语”
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一种人
抽烟、喝酒、狭隘、丧气、圆滑
....
1.你越来越在意的是别人的感受,而非自己的。
朋友准备发一条朋友圈,并配上自己的自拍。在编辑框里输下一段话后,她把截图发给我,问我这样发出去是否妥当。我感到有些意外,又有点欣喜,心里乐呵了一阵回答她说,挺好的,没什么语病,发吧。
“你还真把自己当语文老师了啊,谁让看语病啊,我是问你这样发好不好。会不会有人说。”朋友回我说。
我有些愣住了,“为什么要想别人觉得不好呢,你自己是想这样发吗?”
“想啊,只是我怕他们评论说我纯想发自拍。你说这一条我要不要屏蔽我爸妈他们。”
直到后来我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我才体验到了当初朋友内心的那种纠结。有一次和朋友吃饭,饭前习惯性一顿猛拍,然后一边吃饭一边P图准备发朋友圈,秉着“吃一顿饭不发条朋友圈感觉半顿饭钱都没了”的心态,精心编辑好的一组图文,就在我准备点击发送的时候,脑子里开始跑进了各种人的身影,我是不是不应该让公司领导同事看到,不然他们以为我成天在外面玩?我是不是不应该让家人知道,他们会觉得我整天乱花钱?我是不是昨天已经发过朋友圈了,同学会不会觉得我整天晒图啊?...
选择屏蔽了五个组别的朋友之后,我还是退出了发送。而最初只想要分享的心情和冲动也早已被沉沉地淹没在了一阵自我顾虑之中。
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举动的出发点也都不知不觉地从自身转移到了他身。
看过的世界越大,走到的地方越远,遇见的人越多,我们就越是把自己埋进小小的角落,被自己以外的世界左右。
2.活得越来越狭隘,猜忌。
与发朋友圈的纠结相对应的是刷朋友圈的愤世嫉俗。
一次坐高铁去南京,在高铁站发了一张高铁票的截图。很快就收到回复了,同学在底下评论说,“高铁票也炫,有什么好晒的,我的高铁票能摆一桌。”我就这么劈头盖脸地被骂了一顿,猝不及防。我整个傻眼,见了鬼了,只是人生第一次去南京,纯开心而已,一张高铁票我还不至于到拿来炫耀吧,瞬间想要把他拉黑。
而类似这种不怀好意的看官心理早已横行在朋友圈里,肆无忌惮:
情侣一周一约,见面拍张合照。
秀恩爱,虐狗,差评。
吃到好吃的餐厅,拍照发朋友圈。
呵呵,厉害死你,有钱人。
穿到自己喜欢的夏装新品,发张自拍心情美美哒。
一身淘宝味,脸P得像个陀螺。
终于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唇色的口红,开心发个朋友圈。
至于嘛,又炫富。
我们开始习惯透过小方框看世界,看朋友。然后又渐渐习惯一身盔甲戎装,戒备森严地路过别人的朋友圈,自带敌意地擅自揣测别人的心态,愤世嫉俗,惊世骇俗。
趾高气扬地吐槽别人的生活,其实只是因为自己活得太狭隘。
小时候,看到身边的人优秀,我们会欢快地拍着小手称赞,羡慕的同时暗暗地告诉自己也要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买到一包自己喜欢的糖果会拿到学校和小伙伴分而食之,不会因为自己少吃了一颗而懊恼,反而因为分享而多了许多快乐。
那时候心和世界一般大小,满心欢喜地装下了所有的快乐和满足。
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心酸、感动和幸福。有人可以为一道菜泪流满面,有人可以为一支口红欢欣鼓舞。大家的情绪频率各不相同,请不要用你的人生标准去衡量你周遭的每一个人。
你大可不必认同他们,但请你尊重他们。
3.开始学会并且擅长掩藏真实的情绪。
逢场作戏原本是我们最讨厌的一种行径。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关于最讨厌的某类人排行榜的话,我想那些“圆滑、八面玲珑、老油条、老司机”的人一定是稳坐榜单头名。
小时候我们讨厌那些和老师关系亲近的同学,讨厌那些在老师面前矫揉造作,在同学面前耀武扬威的同学。我们的反击是和一帮同样讨厌他的人一并把他孤立起来,宣告我们之间的对立关系,剑拔弩张才能胜人一筹。
那时候的我们,自私又简单。
而现在,面对不喜欢的同事,大家彼此心照不宣,见面依旧抿嘴微笑示好;在领导面前哈腰点头,心里怒骂三字经;同学朋友聊天,相互恭维寒暄,内心严防死守。
而这些虚掩终将会被很好地解释为成长的一种。
和老友相互吐槽生活不易,聊到工作上的困扰。朋友说最近老是加班,身心俱疲,最让她感到不适的是领导总在她休息的时候给她电话讲工作上的事,有时候甚至是夺命连环call。而她最烦的不是电话,而是接电话的自己。每次看到来电显示眼里都是熊熊大火,可是下一秒钟又立马面目平和,语气微甜地跟领导通话。
我连发了三条“对对对”,真恨不得两人一块抱头痛哭。工作原因,我也常接到一些外地电话,有一阵子常常接到一个电话,每次通话没有六分钟是结束不了的,而他的重点通常只出现在通话的最后三十秒,也就是我每次要花五分半钟听一段几乎一模一样的话。而和老友相似的是,明明很讨厌但每次接起电话的那一刻依旧要平和友好。然后挂掉电话的当下就开始吐槽。
人生最吊诡的地方不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而是你讨厌这样的自己却又无法阻止自己成为这样的你。
小时候在街上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死赖着不走,不惜大哭一场和妈妈做斗争,得到的那一刻立马破涕为笑,欢喜得不得了。喜欢就争取,自私又简单。
而现在,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害怕失去,即使是喜欢也只藏在心里。当你讨厌一个人和他隔裂互不搭理的时候,却会被别人冠以没情商的指责。
现在的我们,自私又复杂。
4.生活不只是你眼前的苟且,还有有钱人的诗和远方。
还在读书的你,读着《一个人的朝圣》,读着《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读着《国家地理》、《独孤星球》里的那些远方,你想流浪,想象着一个背包走四方,饿了在餐厅打工换口粮,困了睡袋一钻看星辰浩瀚,世界美好。
最后,都败给了一张略贵的机票。
到后来,我们发现流浪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奢侈的享受。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一个仍旧为生存苟且的人是没有太多的空间去追求诗与远方。
金钱是一个虚妄现实又极度敏感的词,大部分物质现实里的世界观都和金钱相关。正如这世界上有90%的事是能用钱来解决的,在大人的社会里,金钱成了衡量绝大多数事情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不想随份子钱不去同学的婚礼,请假成本太高放弃了回家看父母的念头...
面对金钱,人类有一种卑微的崇拜感。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为着梦想不顾一切,就有多少人为了金钱抛弃梦想。
大学里看到有同学做微商,大家一致臭脸差评,“都是骗别人的钱”、“蛮讨厌那些做微商的人”、“卖假货”...然后纷纷屏蔽拉黑。后来大家各自毕业奔波,努力赚钱,聊得话题也大都开始跟金钱相关。回过头再聊起那些做微商的朋友,嘴角里都留着一种止不住的微微的羡慕,“挺好的”、“好厉害啊,买了车又买了房”...而这种微妙的转变就是来自于我们对金钱卑微的崇拜感。
生活有千万种,我们拥有的只是其中一种。
————END————
后来
我们都实现了
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请记住
这个世界有多美好
就会有多丑陋
这个世界很快
快到所有的故事都是从
“我有一个朋友”开始
到“我的另一个朋友”结束
我们已经很难
用一整个下午
或者一整个长夜
去讲一个故事和一个人
时间很快
但
我们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