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道德这个事
我们通常都觉得,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是内在于一个人的,是他的个人素质的稳定表现。要想提高道德,难,要么惩罚,要么教育。反过来,一个人的道德水准要想降低也难,一个好人,总不会平白无故去杀人放火。
但是最近我和同事聊天的时候,琢磨了一个事,就是为什么人在开车的时候容易生气?
这种气,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路怒症”,开车路上容易发怒的那种病症。你想啊,好好一个人,一开车,就容易发火,容易拍方向盘,容易骂骂咧咧,攻击性上升。这不就是道德水准明显下降吗?而下车之后呢,又跟好人一样。你看,就在这上车下车的转瞬之间,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发生了巨大波动。这是为啥呢?那道德还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稳定表现吗?
关于路怒症的解释有很多种。和稀泥的说法是,城市拥堵嘛、白领压力大、时间紧路程远。所以,这是情绪波动,不算道德波动。
但是我听到了一个更有趣的说法,说,路怒症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车。
人进了车,就是钻进了一个壳。人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就发生了一次质变。
在车外的时候,你是用全部身体和感官来和这个世界互动,一旦进了车呢?身体立即有了安全感,钻进了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空间。车一开动,你和整个世界的信息通道被大量阻断了。
首先,双向的对话功能肯定是关闭了。你说话,外面听不到。外面的话,你也不太容易听到。
而且,人类最重要的几个感官,比如听觉,嗅觉,触觉,也被屏蔽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视觉。但其实,即使视觉,这个时候交流能力也是大大下降的。你只能通过车窗去看前面的车和路,通过后视镜去看后面的路况。
那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当然就是我们和世界之间的认知失调。
举个我们都有体会的例子:当戴上耳机听音乐的时候,如果别人和我们说话,我们不自觉地声音就会放得很大。你看,因为感官被阻隔,我们和世界的互动方式变化了。我们的行为扭曲了。
再比如喝酒。我自己不喝酒,但是我请教经常喝醉的人,为什么喝醉酒人的道德表现好像就差很多?人家回答我说,因为喝酒之后,人和世界连接的所有感官通道,都处于麻痹状态,给人的感觉的呢,是躲在自己的一个壳里。所以,其实不是道德水平下降,而是你要和外界正常互动,都要使很大力气。
本来小声可以说的话,就会大声说。本来只是微小的情绪,就要很夸张的表达。本来只是一个小念头,容易摁得住的,变得不那么容易摁住。所以,显得人是疯疯癫癫。
你看,核心问题就在这:我们的行为举止要想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我们和真实世界信息交互要非常充分。
这个道理在各个层次上都成立。
比如,在个人修养这个层次,中国古代的儒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孤独待着的时候,最考验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有句话叫:衾影无惭,屋漏不愧。什么意思?衾,就是被子。一个人盖着被子睡觉的时候想的事情,也能够不羞惭。屋漏不愧。就是你一个人待着的房间,突然漏了,墙倒了,外面假设全是围观者,你在屋里正在干的事情,也能不羞愧。做到这一点是在太难了。为什么难?还是那个原因,你和世界的信息交互切断了嘛。保持道德水准就难。
这个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会出现那么多键盘侠?天天在网上骂人。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他,没准你会觉得,他是一个人格健全,心智正常的人。但是为什么在网络环境里,当他只通过屏幕和键盘和世界交流的时候,他的认知能力就会剧烈下降。说出来的话,道德水准也就不怎么样呢。就是这个原因。
在人类整体上也是这样。一直有一个悬疑。现代社会,人类的整体道德水准提高那么多,但是战争的残酷性愈演愈烈呢?还是这个问题:在现代战争中,对战双方的信息交互通道越来越少。
你想,在冷兵器时代,打仗用的是石头棍棒刀剑,互相砍杀,一家伙下去,血肉横飞,这是一个全面信息交互。对人的道德挑战其实是很大的,一般人连杀只鸡都不敢,何况杀人?后来热武器来了,有了枪,隔空就可以杀人。后来又有了炮,见不到人都可以杀人。而到了现在,一个按钮下去,对方就可以灰飞烟灭。战争和游戏差不多。双方的信息交互越少,战争越残酷。这和我们上了车想骂人是一个道理。
所以,一个人要想维持自己的道德水准,不仅是要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不把自己抽离出真实的世界。所以,防止自己距离现实越来越远,防止自己关闭和真实世界的信息交互,这不仅是在防范道德风险,也是在防范人生风险。
这一两年,创业以来,我自己对这个道理的体会越来越深。
就拿创业来说。这段经历对一个人有一个重要的帮助,那就是:你做的事,总是要接受真实世界的,绵绵密密的反馈。不管你生意做得多大,飞多高,都要和真实世界保持密切的双向信息交互。
你想,什么是创业?不是普通的做生意啊。创业是要做一件新的事,原来商业世界里没有的事。那它的起点是什么?当然是一个想法,一套观念。但是别忙,你总得把这些想法和观念,兑换成现实世界的具体成果吧?你才算创业成功吧?对。这个完整的过程才是创业。这是一个既残酷又幸运的过程。
它的残酷性在于,只要一个创业者胆敢放纵自己的一丝妄念,那市场的结果肯定会给他颜色看看。想法再好,真实世界不给你打高分,一样是失败。
那为什么又很幸运呢?因为现实世界是一个很好的行动矫正器。做得不错的创业者总是被约束在社会主流观念和主流道德水平的轨道上。
请注意,这还不是说,因为有约束,所以不敢作恶。而是说,因为这种约束很敏锐,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塑造一种平和中正的性格。用得好,这就是最实在的道德磨炼。
难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哪里有善良的风俗,哪里就有商业。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善良的风俗。”
不过话又说回来。并不是说所有的商业都会给人提供好的修炼。
就拿今天的一些创业模式来说。创业者往往是先拿投资,再做事。先把用户数量做大,把几个数据搞上去,再考虑怎么赚钱。这当然无可厚非,也催生了很多伟大的公司。但是这种模式中,也有一个潜在的风险。那就是,创业者和世界的交互模式,变得抽象和简化。这样的公司,往往不那么在意通过有价值的服务,通过市场挣到用户的钱。那才是真实世界给你提供不断的,细密的反馈的过程。但是在先投资,后做事。先做用户后赚钱的模式中。创业者往往追逐几个很抽象的指标,什么日活月活用户量等等。你懂的,这里面不仅包藏了大量的商业风险,也包藏了创业者本人的道德风险。
想到这儿,我才理解查理芒格的做法。
他很有钱,可以说是巨富,公司也有私人飞机。但是他那么大年纪,身体又胖。他出行,还是坚持做商务飞机,而且是经济舱。为什么呢?他的回答是,“我一辈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而不希望自己被孤立。”
对,被现实隔离,不仅是危险的源头,也可能是个人变得不道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