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度是每个人的一项隐性属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就像是存款一样,你作为一家信任银行,其他人在你这个银行里存款,有人拥有大量的信任存款,有人甚至是负债,每个人在你的意识里建立起一个信任账户,比如一提到张三这个人,你就会从你的银行系统中搜索他的账户信息,结果显示信任存款多,无不良行为。你就会说:张三这个人比较可靠,值得信任。而如果谈到李四,你的搜索结果显示为负资产,你就会说:李四这人不大靠谱,不诚信。同时,你也在每个人的意识中有一个信任账户,这个账户的评判等级决定了你与他人合作的效率。
史蒂芬•M•R•柯维在其书《信任的速度》中提到了每个人的信任度关系到了每个人的个人效能,他曾经在其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就提到的共赢、统合综效以及知彼解己这三个习惯都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而每个人的信任度则是决定了这三个习惯的效率,他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手段,值得广大职场人士阅读。
不要忽视小额“存款”
我们对于信任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大的事件上面,这种事情有明确的方向以及时间节点,这些都是催促你完成信任存款的因素,大部分人往往在这些事情上都做得不错,但是我们往往忽视掉了那些在我们看起来并不重要的小事情,而这些小事情发生的频次足够高,也能够摧毁你在他人银行中的账户评价等级。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每个人往往对于他人履行承诺的事情记忆并不深刻,往往可以记住的是那些失信的行为,这就导致了即便你做了100件值得信任的事情,也会在短时间内被两三件失信行为给毁掉,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来感受一下,我们都会下意识的认为每个人守信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守信的事情我们并无法记忆深刻,只有那些让我们感到愤怒甚至痛苦的失信经历才会让我们记忆犹新。
因而,对于小事情的信任存款一定要重要,要么别存,要存就要保证存正数。尤其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承诺,孩子作为弱势的一方,更多依赖于父母,自我的掌控感会让自己对于孩子的承诺无法引起重视,在工作、生活中,很多身不由己的承诺让我们无法对孩子实现承诺,久而久之在孩子的信任银行中就会出现评级下调的情况,当你再次存款,孩子都会问:你能做到吗?
得到:不要轻易承诺,哪怕是小的事情,确保可以做到再承诺。
展示真实的“客户信息”
人和人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只有展示出最真实的自己才有可能在别人的信任银行中建立起VIP的账户,你如果提供假的信息,一旦被对方识破,就会立即拉入黑名单。
比如你和一个陌生的人进行合作,当你问及对方的公司以及产品信息,对方给你提供的全是虚假的,连公司的常住地址都是假的,你想想这种人会在你的信任银行中建立账户吗,你一定是立马拉黑。在朋友的交往中也是一样,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是让对方放下戒备的最有效手段,当然如果对方就是一个骗子那就会利用你的真诚,需要你也对对方的信息有一个了解和掌握。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达成目的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你自己看清楚。
你要主动给对方提供信任VIP账户
每个人都存在一个这样的矛盾心理,我把真实的自己展示了,如果对方欺骗我怎么办?答案是你要先信任对方。如果对方无意欺骗,你会因为你的提供的信任vip账户,也会赢得在对方的信任银行中的vip身份,如果对方有意欺骗,这种行为会大大降低对方的防备心和警惕感,更容易在交往的过程中露出马脚。
我说的主动信任对方也并不是让你毫无保留,你要保持批判和怀疑精神,在事后进行多方取证和调查,来印证你的行为,一旦发现对方是骗子,立马拉黑!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取得对方的信任,每个人都更愿意相信那些信任自己和自己信任的人,为了找到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先抛出橄榄枝是最大概率实现合作的最优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收集信息,确保无误。
当你在越来越多的人那里建立起了信任银行的VIP账户,你的人生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去买房,对方要全款,可是你的抵押贷款还无法通过审批,而你的现金又不足,怎么办,找朋友先拆借。如果你在朋友那里是vip级别的客户,对方可能连问都不问就把钱借给你,如果结果相反,对方肯定找各种理由来拒绝你的申请,避免因信任一个不靠谱的人而造成的损失。如果被拒绝无法借到足够的现金,你只能等待银行贷款,这期间会发生无数的事情让你的决策打折,本来100万的房子有可能涨到120万,你因为低劣的信任度就损失了20万,更不用说其他方面的细节损失。本来一个星期搞定的事情,变成了三个月,这期间的时间成本损失无法估量。
信任提升的效率无法估量,只有当你缺失的时候才会发现它的重要性,在其他人的信任银行中建立起信任VIP账户并不容易,请珍惜那些信任你,愿意给你开通VIP账户的朋友银行,这同样也是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