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问:为什么微信通讯录中会有自己?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发消息?但不能自己给自己发红包?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答:
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会儿,回答不出来,所以献给大家……
29、
问:产品团队规划版本时,经常想起一个点做一个点,老板有一个点做一个点,没有整体的规划性和延续性,有什么方法能够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有建立需求池,但没有明显效果,而且需求池经常有放着1-2个月的需求?
答:
产品团队弱鸡,你老板弱鸡,就酱。
需求池只是一种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脑子里有全局观啊。
28、
问:
①个人很喜欢小作坊的工作方式,公司也经历了从创业初期的5人左右到现在近百人,各种问题随之出现。请问蝉小队未来也会保持如此精简的阵容么,还是说终有一日会扩张,不可避免的变臃肿?小团队作战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②公司新产品经历一年时间还在原地打转(前期调研无数),好不容易做出demo给用户测试,用研效果不理想,于是boss推断该痛点【大学生对于职业选择的迷茫】是无法被彻底解决的,准备彻底调整方向。心有不甘,想看看纯银对于这一痛点怎么看?
答:
第一个问题,理论上不可持续。互联网赢家通吃,保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而团队精简,在国内的可行性太低,因为运营与销售团队是没法像产品团队一样,靠少数精锐去硬扛的。
第二个问题,我没研究过这个市场,直觉上觉得你boss是对的。
27、
问:身为产品实习生 如何提高哪怕只是一点点和ui、开发提需求的底气呢
答:
什么?产品实习生也可以向设计师和程序员提需求?这家公司的管理恐怕是有问题的。
26、
问:我们公司是做健康管理的,如其中一个商品就是“肠道检测”大概流程是:用户采样(如唾液)后,我们帮他做基因检测,然后得出分析结果,从而做健康管理。公司想做一个“积分” 玩法,用户只要填写我们一些“调查问卷”,我们就送积分给他,这些积分可以抵扣。 问题是:关于积分该怎样设计,才能有用户粘性? (或者说积分设计有没有哪家做得好的可以参考?)
答:
靠积分换用户黏性,不就是用户认为自己能占多少便宜吗……
积分有很多类,基于内容和用户等级头衔的积分比较麻烦,基于商品的积分相对简单一些。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积分,规则越简单越好,普通用户15秒看懂,并且觉得哎这个便宜可以占一占,参与度就上去了。
25、
问:请问产品的测试用例该如何写?经常在设计的时候会漏掉不少细节,看你的设计方法是有一个很难写的测试用例,会很详细的记录很多设计和测试的细节。希望你详细讲解一下这块的细节。
答:
我是野路子,用minjet来写,不过后来看见有些专业QA也用它。
在minjet上先建产品模块,每个模块下面建页面,页面下面建需要测试的功能点,有些功能点下面再备注算法和特殊效果。
这需要条理性特别特别好。
测试的时候从上到下过一遍就行了。
因为太依赖minjet,我甚至买个了正版感谢它,大概一千多元,不知道有没有被国内代理宰。不过懒得安装,Mac上还是安盗版,正版供着。
24、
问:我是个刚满月的产品,有2个问题。
①关于所谓结构化思维。分析一类事(小到搜索框的设计,大到人听音乐的行为)时,试图提炼出一个逻辑上的架构,归纳已有的差异化具体问题并探索新的,我把这看做一种结构化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产品工作有什么样的意义?
②关于音乐类产品(泛概念,包括硬件)。数字音乐版权正规化、付费应该是大势所趋,电商化在所难免(个人看法)。您怎么看待音乐类产品的边界?除了电商,互联网音乐产品您认为会发展出什么模式?
�答:
爱思考终归是好事……
但请不要问我宏大问题,指点行业特别无聊……
你说你刚满月,心思何必放在国际国内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上面……
23、
问:我是一只做后端管理系统的产品汪,但是渐渐觉得做后端实在缺乏乐趣,我也算是一个以兴趣主导的人,所以想往前端转。在您看来,纯后端管理系统的产品转去做前端,有什么优势与劣势?有哪些经验是前后端通用的,而有哪些误区是需要避开的?
答:
我也觉得纯后端缺乏乐趣,前后端一起做最开心。
很多公司都会设置后台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少部分有合理性,比如电商;大部分只是觉得产品经理不够强,硬拆成几个模块分头分担风险。
后台设计和前台设计,区别还满大的。后台重业务逻辑与数据逻辑,前台重交互逻辑与场景分析。谈不上有什么坑,主要看你对界面的品位,对交互体验的敏感性,对用户场景的理解。的确存在做得好后台,但做不好前台的产品经理,各有各的天赋要求。
22、
问: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因为全省刮起一股互联网风波(我在海南省),学校非常想让我想一个与互联网相关的项目去做,大意是我想一个项目报上去,按照大学生创业来报,大概能有一些钱拿。但是我不知道老师是想圈钱还是真的希望我做点什么,和体制内的人打交道让我非常紧张。您当初创业的时候会选择与政府、体制这样的合作吗?会参加很多什么创业大赛互联网大会的吗?
答:
政府有一些政策性的互联网扶持基金,按项目申报,几万到两三百万都有可能,对创业来说是笔小钱。这事儿就是政府给点钱让你去折腾,得按照假大空的手续写很多材料报上去,最后参加个评审会什么的。最后钱汇给你,好像也没什么严格的监管,按时交份报告就行了。项目死活没人过问。
按我合伙人说的:不拿白不拿。
13-14年,我们找了中介公司去申报接近一百万的政府基金,不知道什么原因,没申报下来。因为钱不多,我们也没在意。白写几份材料罢了。
21、
问:问个看到生辰想到的问题吧,一款产品在诞生时就有自己的用户生命周期,那么在产品设计和迭代上是否有办法延长这种周期,甚至通过新功能不停吸引到不同的人前来?(假设有对用户需求强大的把握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否分享个具体案例?
答:
虽然空洞,但是个好问题。
首先,没法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产品发布初期就决定了几点:
-产品架构
-产品风格
-目标人群与应用主题
这几样东西,都是后期很难改动的,基本上不可改动。如果想延长周期,只能在这三样的基础上,尤其在目标人群与应用主题的基础上,去拓展新的场景。
拿携程举例子,作为中国最强大的OTA,通过拓展火车票、汽车票、门票等服务,提升了自己的日活与订单数。作为旅行超市,通过增加商品品类来拓展应用场景,这简直太正确了。
但我曾经在携程App内置“城市玩乐信息”,效果非常之烂,烂到我看了一眼数据就伤心地去推独立App了。携程的目标人群与应用主题已经把“旅行超市”这个概念给框死了,用户诉求非常明确,不具备“探索发现”与“周末玩乐”的有效场景。即便点进周末游,用户的动机也是购买周末游商品——主要是度假酒店与一日游,很难与七零八碎的周末玩乐信息扯上关系。
20、
问:我目前在一家创业公司做产品,目前整个公司只有一个产品,所以基本上是在一个版本接着一个版本做,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两个版本之间总会有一段时间空闲,造成程序员没什么事做,这是正常现象吗?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个问题?还请纯银叔不吝赐教,多谢!
答:
这是不正常现象。
原因是你弱鸡。
没关系,谁都是从弱鸡走过来的。
让程序员gg有点空闲时间自学提高技术水准也好。
一定要问建议的话,不要跟随版本来提需求,6.13做什么,6.14做什么。而是把你想做的事情全部提出来,再根据程序员的时间来划分版本。你提得够多够全,版本之间就自然连接上了。
19、
问:我是一名学习中的产品新人,我有如下一个问题期待您的解答:蝉游记(ios最新版)里的专题文章是不能够被缓存的,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可能有如下原因:
①离线这个功能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当用户处于旅游状态或策划出行时需要频繁阅读出行攻略,所以这个时候把更有实际出行指导意义的攻略缓存下来是非常必要的。但专题可能只是种种资料或者体会的汇总,没有很强的实际出游指导意义,用户在实际旅游中不会根据专题里的内容来制定计划,所以不需要缓存下来。
②像专题这种资料汇总类型的文章更容易让用户分享出去,所以在这里不上缓存功能,以此来增加分享功能的使用频率,引导用户在其他的社交渠道上传播这篇文章,增加蝉游记的知名度,提升用户数量。
③经数据分析发现专题文章下的缓存功能实用率不高,所以删去。
答:
什么?专题不能缓存?那就是个bug啊!
不过我刚才开飞行模式测试了下,iPhone版明明可以缓存嘛。手边没有安卓机测不了。
所以不要抠人家产品的细节……真的。
我评测人家的产品,主要看方向架构,看创新点,看UGC数据,但不抠细节。所以我评测一款App通常在5-15分钟之间,很少超出。
港真,蝉游记已经半年没迭代了(以后也不会),产品架构明显老化,乃们别盯着它看了。早在半年前我就不认为它是一款值得表扬的产品了。
产品行业就是这么残酷,不进则退。2013年我还满喜欢蝉游记的,15年在我心中就失宠了。但架构问题实在改不动,如果能预判这个边界,那就别在它上面继续折腾了。
18、
问:纯银老师您好,打扰您了,我的问题是关于一个具体的APP,叫做「留白」,是一个非常优雅的图片分享类的应用。我比较好奇的是,在「留白」中提供了「关注」和「广场」两个明显具有社交属性的功能,但却没有提供任何类似于点赞、评论之类的交互方式,这背后的产品逻辑我一直想不太明白。
答:
留白啊,这款App我用过。首先这类型的P图应用做媒体,做社交都没什么前景,消化剩余的研发能力倒也不错。
至于你提到的问题,有可能只是版本迭代排期导致。毕竟有关注而无互动是讲不通的。
17、
问:这是一条私密消息,需要使用新版微博客户端查看,点击下载微博最新版本客户端!
答:
233……(已经有超过3个人给我发这条提示信息了)
16、
问:为什么您会建议新手通过把玩app写分析报告这种方式入门产品行业呢?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会不会真正深入地参与到产品研发的某个阶段有了一定的积累再跳出来从产品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入行,是不是这样会更加合适呢?
答:
如果你连分析报告都写不好,凭什么“深入参与到产品研发的某个阶段”呢?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比如马化腾的亲侄子,或者肤白貌美的程序员鼓励师。
15、
问:我是一枚两年产品狗,在创业公司工作。技术负责人日常沟通交流态度较为强硬,坚持了很多我觉得不适合现在创业阶段的事情(比如不愿意使用第三方提供的现成的解决方案),开发进度和节奏也拖沓严重。有时候和他在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起争执,且他不愿意妥协得不到解决。
我和老板反映这些问题,但是老板认为是我的沟通问题,希望我可以迁就开发。因为类似的原因我们产品组之前的负责人已经离职了,现在我在承担产品负责人的职责。
我现在内心还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现在做的项目还不错我自己也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因为这些事情上班又比较不开心。
答:
产品狗做到产品獒之前,话语权都是比较小的,Title叫经理,其实是工具。
这个,得认命。
我当然知道很多产品狗抱怨自己没权没资源,我自己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只能说,你得相信自己正在“修行”,产品之路的修行。随着你levelup,才会有挑项目挑老板的资本,让老板听你的资本,你自己当老板的资本。
在那之前,选择对修行最好的姿势,无论忍耐还是跳槽。
14、
问:您觉的最好的可穿戴设备是什么?如果您来做一个可穿戴设备,您最想做的是什么?能说说理由吗?
答:你看过我的提问须知第一段吗?
http://www.jianshu.com/p/181d9d19e291
13、
问:产品团队管理与建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宏大提问出门左转去知乎。
12、
问:6、7人小团队产品趋于稳定后,一般团队要怎么找事做,最近老板开始找一些奇怪的研究项目了,比如云端视频剪辑加滤镜。
答:
你老板还真没错。
谁不想做有商业价值的好项目啊?你老板傻啊?当然不。要不你提一个好项目出来说服老板去做?
这个行业里,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产品方向。
暂时没有方向怎么办呢?用兴趣驱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比如我的生辰……
有项目做比没项目做好,只要有项目做,大家就能经验值levelup。一是团队变得更强,二是积极探索也可能触发新的机会。因为没有好项目做而停在原地,那就太浪费了。
11、
问:你说你社交恐惧,创业时是怎么跟投资机构打交道并做好沟通的?
答:
我很讨厌见不熟悉的陌生人,不代表我不能面对陌生人并且滔滔不绝。
滔滔不绝时强忍不适罢了。
这里的关键是,外向好口才对于谈投资当然是有帮助的,但大多数时候,谈投资靠的是你的牌好。你的项目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卖点诱人,数据精彩,哪怕你对着PPT结结巴巴地念一遍,也能谈下来投资。
当然我自己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只不过,把谈投资的要点等同于“社交能力强”,也算是一个误区吧。
10、
问:银叔,你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当初创业时是怎样找到合适的人、再把他拉到你团队里的呢?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
①我觉得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其关系好的朋友本来就不多,适合一起创业的朋友就更少了。
②我觉得要拉一个人跟你创业需要很好的说服能力、亲和力,这两个能力好像跟有社交恐惧症人人都不粘边。
③我也有社交恐惧症,我是程序员,我也想将来组个创业小队。
答:
我啊,我这个人翻来覆去就一招,卖弄文字。
技术合伙人是我发了一篇找合伙人的博客,他看了以后觉得我这个人不错,产品方向也不错,线下见了两面就谈定了。
其他所有人(前前后后加实习生近百人),都是我在博客和简书发招聘启事,然后用微博挂粉丝头条招来的。
这个案例本身不可复制。因为我的招聘启事的确写得不错;我写博客多年,又有一点小小的光环;再加上微博粉丝虽然不多,但活跃度和认同感都不错,招聘信息能扩散出去。
所以我只能告诉你写招聘启事的核心技巧——这和打广告是一样的,先得诚恳地介绍自己,夸奖自己,然后才好意思对别人提要求。
9、
问:移动互联网公司的CEO以前在传统企业,总是对产品和运营提一些自以为是的要求,中层应该怎么办?
答:
我严肃,很严肃地跟你港啊。
跳槽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还真不是开玩笑。
你看,春节快到了,年终奖也快发了……
8、
问:请教两个问题,除了数据还有哪些维度考量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如何鉴定工具类产品的成功与否。
答:
除了数据还能有啥……但数据是个很大的概念,不仅仅指日活月活。对目标市场的覆盖率,有沉淀价值的内容产量,也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数据。
叫好不叫座这种事情,在互联网上是不存在的,相当于产品失败。数据是决定性的衡量标准,工具类产品的考核当然也是看数据。
不过我并不建议各位把“成功”这件事看得太重,可能因为我本人并不成功吧 : ) 互联网产品的失败率太高,即便存活三年五年,跟不上时代变迁,被淘汰起来也是很快的。三年前的风骚产品,当时被视为成功榜样,今时可能已经寂寂无闻了,尤其还压根没赚到钱呢。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5年,产品的成功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
所以我们要这样想:大量热钱进来,帮助我们去尝试自己的产品理想,这已足够美好。
7、
问:知乎的timeline是由:我关注的人的动态,我关注的话题下的热门动态组成的。但是会发现:
① 关注的人中很多人赞同或者关注了同一个问题。
②话题里赞同最多的答案,我看了之后,会去关注这个问题,并且把有价值的答案看了一遍。结果会在我的timeline里看到这个问题下另外的精彩答案推荐。
③知乎的抽屉菜单,个人觉得使用率不会很高,但是发现里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答案。
这样导致的问题是:用户在首页的timeline不能高速有效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且会稀释对关注的人的动态的关注,我理解互动会降低。另外就是发现栏目没有好好利用,也会导致活跃度下降。
我的想法是:
①关注的人和话题可不可以按照各个模块来区分,用户有选择的去阅读浏览,同时也会增强用户对话题的认知度。也会引导去回答问题。目前的timeline的模式,小白很难去回答问题。
②发现模块可以放到导航栏,点击率增加活跃度也会增加。促进用户发现好答案,也会促进更多的用户成为知乎达人。
答:
首先,知乎iPhone版的发现是放在底部导航栏的,所以我猜测你是安卓用户。那么你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安卓应用把如此重要的功能放在抽屉菜单里?
因为安卓原教旨主义……
新浪微博的人曾经提供过一个对比数据,安卓应用的功能入口放在顶部菜单,比放在底部菜单的点击率低很多(我指的不是滑动切换tab)。
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设计理念,叫做安卓原教旨主义……
其次,你提出关注的人和话题按模块区分,这不行,因为增加了交互复杂度。好的产品是用本能,而不是用脑子去使用的。feed流切来切去不是友好的设计风格,在首页无脑下拉浏览才是业界主流,就像翻书一样,一直往后翻就好了。
6、
问:我是一个入行一年的产品。属于满怀产品热情,比较有情怀有理想,想做一款好产品的人。之前在创业公司做过,主要需求是CEO提出,我参与平台,后台,CRM整体设计,后因资金问题,解散。现进入一家还算大的1.5或2线的互联网公司。我属于整体理论,还有技能不是成熟完善。自身体系较弱。
冲突:想成长,做产品,老大让我做创新项目,或一些日常项目,我的需求都推不起来。
问题:因一个人,且能力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能力内推动需求,比如证明我这个功能有多大价值,有多少人会用,会用的效果如何。
答:
作为一个有产品理想的人,首先应该苛刻地要求自己,提升文字表达能力。你的提问内容本身,说明你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
表达能力的不足对于你“推动需求”当然是有负面影响的。
产品说服力主要来自项目经验,经验在这里的权重远高于天赋。入行一年,不太可能有强大的产品说服力,先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夯实基础吧。
5、
问:如果说秒拍与美拍趋于同质化,那对于快手您怎么看?我个人觉得快手用户活跃度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内容打了某种擦边球,有没有洗白的可能?
答:
快手符合某一类人群的审美风格,大多数互联网从业者和爱好者并不了解他们,但数量极为巨大,以至于快手的体量极为巨大。
你提到的擦边球,我并不认为是快手的核心竞争力,软情色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但快手的高活跃度归根结底,来自这几乎是唯一符合目标受众娱乐需求的视频产品,其他从业者因为不了解与不欣赏,远离这个体量巨大的视频消费市场。
4、
问:视频产品UGC是不是在中国近5年是没戏的,视频产品是不是最终也都是媒体平台,无法做社交?
答:
视频UGC没戏这个明显不对,不过我估计你把“UGC”定义为大众产生内容了,其实小众产生内容一样是UGC。UGC和PGC的差异不在于大众小众,而是发布信息的平等性。你没法去人民日报上发稿对不对?所以传统媒体是PGC;但你是可以去美拍上发视频的,只是没人关注罢了。
至于社交部分,我不大关注短视频,没法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告诉你调查的方法:
-下载美拍、秒拍这2款App
-搜索普通用户发布的视频
-观察24小时内新视频的互动率与互动内容
如果普通用户之间能活跃地互动起来,就具备了社交的特性。如果多半是普通用户与明星用户之间的互动,那么偏媒体而不是偏社交。
3、
问:您怎么看待像微爱这类情侣社交app。有前景吗?
答:
你看过我的提问注意事项吗?
http://www.jianshu.com/p/181d9d19e291
2、
问:你的产品生涯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答:
无数失误,产品经理都是趟着雷走过来的。以及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
1、
问:微博+秒拍之前说自己是短视频领域的巨头,这是不是有点过分,本身今年微博也是拿了阿里的钱才扬眉吐气的,一瞬间说自己的秒拍是巨头,是觉得美拍等的模式不行么?我个人觉得更多是为了拿融资吧,前几天跟一妹子交流,她说秒拍的小咖秀用了一段也觉得无趣,这个市场还需要发展,恐怕还不是巨头时代吧。
答:
我不知道你跟公关稿较什么劲。
秒拍的优势是背后的微博,由微博平台提供推广渠道与消费场景。小咖秀并不是秒拍的主力产品,只是一个……奇怪的分支,讨论秒拍的时候可以剥离小咖秀。
有一次爆料会上提到美拍与秒拍,爆料者认为这二者趋于同质化,但美拍App内的用户活跃度明显高于秒拍。我并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两款产品,姑且先接受这个结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