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分为两路,一路“加法”,一路“减法”。加法做多了,背负过重,难以承受“生命之轻”;减法做得不及时,百事缠身,生活茫然。
什么是人生的加法之路?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加“一”,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是一个算式,一直相加,直到看不见尽头为止。
什么是人生的减法之路?便是把原本看不到尽头的“算式”直接与“零”相乘,直接清零,让本就负担过重的人生,回到原本潇洒自在的姿态。
在人生的加法和人生的减法之间,人们最难做到的不是加法,而是直接放下一切的减法。把一件物品拿起来容易,可放下了又觉得会不舍。
曾有人把人生之琐事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像是一些毫不重要的事情,去做吧,又觉得没这个必要,可放弃吧,又觉得有些放不下。
这种难以向前,更难以退后的矛盾,将会引起人的纠结和不安。为何有些人年纪不大,便是满头白发生?因为承受的太多,能放下的却太少。千钧重担一下来,许多人不过是“一夜白头”罢了。
未曾放下,百业缠身,毅然放下,万事坦然。
四十岁之前加“一”,百事缠身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前半程,和社会的人与事打交道,活得好不自在。想放下, 却放不下,可不想放下,又觉得压得人透不过气。”
生活之事,不放下很难,因为包袱过于沉重,能扛起来也是一种“罪”。但是,要人选择放下更难,因为这些“包袱”背久了,也就有感情了,难以随便抛下。
年轻的时候,曾背起清风明月,大地星辰,可却满身舒适,斗志勃发。可随着人慢慢变老,精力也就大不如前了,如此的清风明月,大地星辰,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是“折腾”,又是什么呢?
人生百态,不折腾不行,没有经受过“折腾”的人生,又怎会懂得沉静下来的淡然呢?但是,当在不恰当的时候选择折腾,不仅是和自己过不去,更是和自己的家庭过不去。
人到四十,早已到了“不惑”之年。可什么是“不惑”?那就是所做之事不茫然,所见之人不迷惑,心有所归,路有所向。
可是,在这个时代里,人到中年反而是最“迷惑”的时候。有些人不知道未来将何去何从,有些人还依旧一事无成,难以知晓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有人说:“人到四十,脸上的皱纹和内心的担忧逐渐变多,前怕父母孩子过不好,后怕自己赚钱赚得少,在这种相互夹击之下,人怎么能不茫然?”
当“一”加多了,烦恼也就变多了。与其过分担忧未曾发生的事,不妨好好衡量衡量,哪些“一”该放到百宝柜,哪些“一”该放到垃圾桶。
四十岁之后“清零”,万事坦然
有句话说得好:“万事尽头,终将如意。”
当人慢慢发现“一”再也不能相加时,那么他所承受事儿也就到极限了。倘若不尽快将其清除,那么留下来的事儿,将化为一把剑,直透人的心房。
四十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没有十八岁成年时那么朝气阳光,也没有三十岁成家时那么欣喜雀跃。它有的,只是一条清浊相间的河流。
这条河,能跨过去的,自然会洗尽铅华,再次重生。跨不过的,唯有继续忍受烦恼的折磨,只会斩不断,理还乱,多是愁。
四十岁的“清零”,也许开始时很痛苦。把生活的相伴已久的琐事清空,和那些“念旧不念好”的人告别,自动自觉地活成了一个心无所靠,身无所依的落寞者。
可是,没有经受过落寞,又怎会明白淡然,没有经受过取舍,又怎能会明白清欢。过多的欲望会使人揪心,过多的追求会让人迷茫。
人生像什么?就像是一杯茶。“淡”是人生的常态,甘是“苦”后的馈赠。茶中的“苦”就是我们所要“清零”的欲求。
当欲求越多,茶也就越苦。把茶慢慢放在水中泡久了之后,茶也就出味了,我们的欲求也就清空了,喝起来也就更甘香可口了。
所有欲求的尽头,叫“清零”,所有“清零”的背后,叫淡然,所有淡然的背后,叫万事如意。
人到四十,把自己当“人”
很多人不舍得放下,其实也就把外事外物当成自己的全部,也就没把自己当“人”了。为何这么说?因为没有人舍得让烦恼折磨自己,也没有人愿意深受身外之物的侵扰。
“人”字很简单,不过是一撇一捺。可“人”字又很难,因为有些人只会写“撇”,而不会写“捺”,最后不过是孤木难支,随风倒下而已。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字是最难的,它没有偏旁,也没有部首,只留下两笔在苦苦支撑。”
这两笔,一笔写尽前事,一笔清除过往。当人看尽了世间繁华,见多了世道人心之时,其实人也就懂得“清零”了。
把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埋藏在心底,便是给心灵灌输着慢性毒药。把那些早已离去的人放在心上,便是给让心灵处在泡沫之中,无法面对现实。
人到四十,有些事该舍弃的就要舍弃,有些人该告别的就要告别。不曾把繁杂的天地清零,又怎么会回归到原本清静的姿态呢?
释慧开曾写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生真正的好时节,不在于前半生挣了多少钱,遇到了多少人,因为钱多钱少,够用就好,人多人少,相知便好。而是能否释怀,能否放下,给自己一个机会,给未来一片生机。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