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现代中国通过对旧中国旧文化的切割,快速拥抱和融入着现代文明。当日渐式微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被其他国家作为文化符号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等“上邦之国”国民们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舆论哗然。
究竟是对民俗难以割舍的感情起了作用,还是被昔日小弟刺伤了国家自尊,值得深思。好在传统文化正日益被重视,端午节放了假,又成功申了遗,形式已做到了位,就看我们如何善待先祖们留下的习俗了。
又到端午,一起来追溯这段遥远节日的不远的记忆。
藩属小国怎敢“剽窃”我中华节日?
2005年的一则新闻让国人气愤不已。
就在当年,韩国“江陵端午祭”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时间,“无耻”的韩国人窃取了中国端午节的消息传遍国内,大家群情激愤。
实际上,这一群体情绪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力在不断提升,GDP连续运行在10%以上,世纪之交我们似乎找回了大国的感觉。但打击接连袭来,96年台海危机忍辱收兵,99年南联盟使馆被炸牺牲三位烈士,而01年南海撞机把愤怒的情绪带入顶端,国内民族主义空前高涨。
另一方面,中国历来对朝鲜半岛有着复杂的感情。一般的认知里对于历史上长期臣服于中国、并视中国为宗主国的韩国有着一种微妙的优越感。
这似乎是每个了解历史的国人都有的情绪,当我2004年在韩国的民俗博物馆里看到的几乎所有书画文物全部都以汉字书写时,也同样有着不可名状的自豪。
朝鲜北南双方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不约而同去中国化的举动也说明了朝鲜民族急于摆脱旧时阴影、寻求文化独立的心情。但在对待与中国无法清楚切割的民俗时,韩国人却表现出了相当的尊重,不仅保留了民俗活动,还去申了遗。
”端午节”在韩国的确得到传承与发展
实际上,早在1967年,源自中国“端午节”的“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编入了“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编号13。
对于面积不大,经济贫穷(60年代)的小国,韩国人急于找到民族自信,变得强大起来,充分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成为重点工作。
我们习以为常的节日,在韩国被刻意保护起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江陵端午祭”是否是中国节日的翻版。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实际是一次公共性的祭祀,每年的农历4月开始举行,在长达一个月活动中祭祀多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神。
除了祭祀活动,民间还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但与中华民俗不同,带有鲜明朝鲜风味。包括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有利于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应该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有着一套完整程序,源于中国而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经过韩国多年的保护、传承,2005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申请,并成功获批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在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
同源但内容不同是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关键。相似的情况在日本更多,茶道源自中国,木屐、榻榻米也源自中国,但现在都已成为了日本文化符号。
坏事变好事,先设公休假日,后抱团入遗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除了带给我们强烈震动,也促成了官方与民间一系列重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
2006年,“端午节”正式列为国家公休假日,大家很开心。同年,“端午习俗”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的“中国端午节”正式代表中国申遗。
当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不能不说,“端午节”申遗之争促使我们加强了对民俗和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在全方位与现代文明接轨的时刻,开始反思并利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端午节深厚的民俗,成为爱国主义天然教材
端午节在我国历史久远,最初是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路发展而来,不断融入民族文化,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
祭祀的对象主要是伟大的爱国者屈原,最初流传在荆楚之地,以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湖南汨罗江地区为盛,而江浙地区则有纪念伍子胥的说法。民俗活动很多,常见的有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等。
中华之大,各地端午习俗也多不相同,但核心主题还是驱瘟、除恶、消灾、祛病。笔者小时候除了粽子,艾草,工艺品还有香包,吃的则有煮熟的大蒜,另外早晨要去河边洗脸,消灾除病。
鉴于各地差异性,09年申遗时捆绑了4个典型地区一起提出申请。我们来看看都有啥特点。
秭归五月初五是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要搞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则送瘟船,亲友团聚。
黄石的端午活动则从农历四月开始,持续40天,包括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多个环节。
汨罗江畔则从五月初一持续到十五结束。除了传统活动,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
苏州是纪念颇具传奇色彩的伍子胥,特色活动包括佩戴香包、贴端午节符剪纸、悬钟馗等。
节日是文化载体,也是吃货的庆典,尤其是在中国。过去的端午似乎就等于吃粽子,而今成为小长假,丰富的文化内涵被重新装扮和扩散,这是增强民族认同,建立家国情怀的极好的机会,相比说教,更显得“润物细无声”。
广大00后成为天然的爱国党,且与生俱来的自豪感让人印象深刻,这与国家强大,传统文化复兴有莫大的关系;反观香港,00后的天然独也由其所受教育、所处环境所决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韩国人抢注“端午节”,带给了我们一系列新的收获,一个“端午节”这十五年间发生的故事,折射出的是连接古今逾千年的中华文化,更是现代中国的强者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