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回北大听讲座,路过大讲堂时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
开始还以为讲堂里有演出,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小提琴师在讲堂南面的空地上露天表演,很多人围着看,我也兴致勃勃地找了个靠前的台阶坐下来,静静地欣赏。
这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黑褐色的衣服并不讲究,夜幕下很难看清他的脸。旁边靠着墙柱的地方放着一个小型音箱,播放着伴奏曲,远处一块播放着广告的电子屏幕,一闪一闪映着他的轮廓。
他拉琴很投入,喧闹的三角地人来车往,但他似乎毫不在意。有一个小女孩踩着脚踏车在前面的小空地上玩,还跑到他的身后抱着一个大水瓶喝水,但也没有能够打扰他。但围着欣赏的人却都安安静静的,没有人说话。
把一首不知名的曲子奏完,他又拉了传统的《梁祝》、低沉的《辛德勒的名单》、欢快的《新春乐》《天鹅》《莫扎特D大调协奏曲》,甚至还有《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有中国,有外国,有古典,有通俗,有流行,看得出来这场小演出经过了这位音乐家的精心挑选和编排。
时间就像这些美丽的旋律一样流淌着,每一曲的开始,他会简单地介绍曲子作者和国家,人群中不时有人鼓掌,有人围过来或者离开。旁边有位南方口音的大姐问我他是谁?我说我也不知道,然后她感叹着离开了。有位貌似摄影师的女士来回拍照——这确实是很好的题材。
伴奏带上的曲子很快放完了,但音乐家似乎意犹未尽。他开口解释说露天的效果不太好,希望大家能靠前一些,待到我们一帮人呼啦啦地围到他的身边,他开始讲解小提琴的结构、音色,分析了中国民乐与西方古典的区别,还给大家即兴演示了一下演奏手法。
气氛更活跃了,有人问他能不能拉邓丽君的曲子,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微笑着拉了两段,然后是《高山流水》和《二泉映月》,但每首都只拉一小段——他解释说要照顾所有人的喜好,不能太长时间拉一个曲子。
穿插着,他介绍了一些西方的音乐家,如莫扎特、帕尼格格,还给几个提问的观众讲解了乐团中指挥的作用。有一个啤酒肚让他演奏一曲流行歌曲,但他好像不太感冒,一边解释一边拉了一段《卡门》。还有一曲《加沃特舞曲》——这是我很喜欢的曲子。
时间已经接近9点半,人已经不多,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个保安按捺不住地过来看个究竟,并颇有逐客的意味。有人嚷着让他再表演最后一曲,但他微笑着不肯了,表示谢谢这么多人愿意来听他的演奏,后会有期云云,大家还以热烈的掌声。
人群很快散尽,我走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他还在小心地收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