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家里的女主人,所有家务事中,最让我头痛的不是煮饭做菜,也不是洗衣拖地,而是整理房间。
不断地买东西、扔东西、归纳分类整理,然而,家里仍然是那么乱,沙发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玩偶,有些已经少了胳膊少了腿,墙角堆得老高摇摇欲坠的陈年杂志,厨房里新旧叠加的食物,看到家里这幅满目苍荑的样子,我感到无边的疲惫和无力。
每逢有客人来做客,必定突击搞卫生,只可惜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大的工作量,往往千头万绪,不知道从何下手,很多时候,只能把它们统统塞进柜子里把门合严了事。
好几次,我都在心里偷偷地想,如何哪天哪位客人,心血来潮打开我家厨柜或者衣柜的大门,里面保不准会滚出来一卷没站稳的厨房专用纸巾或者袜子什么的,吓他一跳,好在这样的事,迄今没有发生。
综上所述,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妇——收拾不好房间——虽然看起来很努力,并因此常心怀愧疚,直到遇见《断舍离》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山下英子,自称杂物管理咨询师,她在自序里调侃这个称呼,全世界仅此一人。她所倡导的“断、舍、离”来源于她在瑜伽中体会到的,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自如的空间”。
看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原来收拾房间这看起来微小的事,里面还包含着诸多深意,得马上行动起来,做出改变,来一场自我心灵的改革。
1 物品是朋友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生活在这盛世,享受着以前的人无法想像的丰富物质,这使我们对物品的态度,很多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家里明明还有不少存货,遇上促销也会买上一些,前两三个月刚购入的衣服,很快就对它厌倦了。
《断舍离》里赋予了物品以人的思想。当被挑中,归属于某个主人,物品的内心是满心欢喜,充满期待的。一件新衣服,我们穿在身上,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衣服为能陪伴我们,展现自己价值而默默开心。当我们把它遗忘在某个角落,落满灰尘,逐渐衰败,物品心中也会发出“我好恨”的心声。
你是否曾经聆听过随身物品的心声呢?我从来没有过,因为在我心中,它们都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没有思想的,所以从不怜惜。
这本书里给到我们看待物品的独特视角,也是触动人心。是啊,比如我的手机,摔过三次,至今左上角上还有裂痕,也懒得去花钱修,屏幕上经常沾上污渍和油渍,它365天,每天24小时忠实陪伴,为我服务,而我未曾好好对它。
2 物品是一面镜子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说,正因为对用过的东西有感情,所以舍不得扔。是的,正因为舍不得扔,所以家里的东西越积越多,快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
这个异议提得很好,刚才讲到要对物品珍惜、怜惜,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要承载着它们走向未来呢?
书中是这样讲述的:“扔不掉的背后隐藏的真相,是自己把感情转移到物品上面。这些东西不合适、不需要、不舒服,却一直留在家里,这其实不是留恋,而是执念。”
“物品是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你想当作不存在、不愿意承认的自己,正是因为要直面自己,所以面对物品,从繁杂的物品中解脱出来,需要极大的勇气。”
和物品的关系,折射出我们隐秘的内心世界。你几次搬家都不愿丢弃的八音盒,不是因为它有多漂亮,只因那是前夫送的结婚纪念日礼物,你留着它,它每天都在提醒你们过去的相爱和现在的分离。家里有太多这样的承载着回忆的小物件,不是么,看起来是简单的物品,物品的背后是情感,认同不?
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不如活在当下,我们一日不能割舍旧物,一日就无法开始新生。最后留在身旁伴随我们的物品,必须是此时当下能用得上的,而不是“说不定哪天能用上?”——你知道的,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来。
断舍离的理念是给生活、房间、心灵做减法,是活在当下的修行,通过思考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洞察自己的生命状态和诉求。
3 物品是一种能量
“让房间乱七八糟,粗暴地随便乱堆东西,就相当于赋予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蔑视自己”。
这种羞耻感,本人亲身体验过。很憧憬整洁的居室,结果事与愿违,一次一次对自己做出承诺——下一次一定要好好收拾房间,让住所里清爽起来,一次次失败,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非常恼火自己这种失控的行为,却无力调整。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通过收拾房间这件小小的家务事,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今天的读书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觉得康康写得还行,点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