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丽梅
接触“静心阅读”源于参与导师程浩平老师的课题,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经常为了课堂教学有给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机会和时间,但总是运用得不过皮毛,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可能大体上不过做到了“阅读”,“静心”是谈不上的,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或者这种“阅读”也仅仅是个过场罢了。随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钻研探究,以及在诸多名师课堂的所见所闻,甚至包括自己上课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回顾,忽然发现,语文课堂的深入阅读是必须的,“静心阅读”恰恰给了我语文课堂教学深入阅读的契机。
静心阅读,顾名思义:在平静的心态中进行文字的阅读及咀嚼,享受文本的浸润与滋养,这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环境来保证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又让“静心阅读”开展开来呢?众所周知,高中学生面临繁重的高考压力,对于每一科的学习都有着极强的功利心,期盼短时间内迅速把握学科要点,实现质的飞跃,语文学习本身就是慢工细活,“静心阅读”更是如此,倘若安排与实施不到位,势必物极其反。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顺利进行,又让“静心阅读”开展开来呢?现就我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开展课前“静心阅读”计划,保证静心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具有“静心阅读”的意识与习惯,先从教师的有意培养开始。教师制定每天课前“静心阅读”计划,每节语文课前安排10分钟左右的“静心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能保证每天进行“静心阅读”的时间,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使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的必须。每周抽出两节语文晚自习,在不布置作业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会意文本中的种种,教师每周给学生的“静心阅读”时间合计不少于5小时。
二、“静心阅读”内容有所选定,做到有效静心阅读。
学生时间上有了保证,内容上就一定要精细化选定。有效的“静心阅读”不是盲目的,一般先选定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推介篇目,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教材上的名著推介是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理解能力的走向精心安排的,阅读适宜的名著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层面,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再者,有机联系本学期语文教学,适当推荐相关阅读内容。譬如,高一第二学期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有《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可推荐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呐喊》、《彷徨》、《海明威小说集》,这样的阅读定会为第一单元的深入学习与文本理解打下基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会大幅上升。
三、“静心阅读”后反馈、交流,促进学静心阅读活动持之以恒。
俗话说的好,“开山容易守山难”。“静心阅读”一旦开展,不管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我们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件事长久地坚持下去,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有效地组织师生共同阅读的反馈与交流,短暂或“无声”的阅读是没有作用或是收效甚微的。所以,定期组织学生对近段时间的阅读内容进行交流是有必要的,在生生、师生阅读思想的碰撞中,在肯定与否定、在赞同与质疑中,让学生体味到“静心阅读”带来的思维飞跃或是滞留之处,一定会使他们有更想深入挖掘的阅读渴望。长久下去,我想,“静心阅读”可能会超越课内的时间,跨越课堂的空间,“静心阅读”自然会成为学习与生活的常态。
“静心阅读”的设置实施,其实我是以一个学习与探索者的身份来投入的,问题与经验是齐头并进的,所以,以上三点只是我浅薄的一点认知与设想,可待尝试和探究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一切还需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