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若干年,中国医药产业存在一条显著暗线:“20年效应”。
具体来说,从仿制药、原研药到生物药的跃迁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差距大致都是20年。这系由先天根基以及药品研发规律所决定,同时也与发明专利20年保护期有莫大关系。
因循这一暗线,在不同的“势能命运”牵引下,本土制药公司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仿制到原研、从化学到生物,逐渐分层排序形成了中国品牌矩阵。
其中,恒瑞医药(SH:600276)作为最具韧性的中国制药公司之一,正逐步走入创新药阶段,上市20年来终成A股医药龙头,共计为投资者带来超过200倍的惊人收益回报(截至2021年1月12日)。
世间自古高处不胜寒。每一轮基础科学进步引发的范式转折,无不对既有利益格局造成巨大冲击。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准医学”浪潮鼓舞以及产业资本催发下,过去十余年间,一大批远走海外的华人生物医药科学家纷纷选择回国创业,迄今他们所创设的生物医药公司已经纷纷登陆中国上市公司名录之中,比如:
药明康德(SH:603259) 李革与赵宁夫妇;
贝达药业(SZ:300558) 丁列明;
百济神州(NASDAQ:BGNE)王晓东;
歌礼生物(HK:01672)吴劲梓;
信达生物(HK:01801)俞德超;
微芯生物(SH:688321) 鲁先平;
再鼎医药(NASDAQ:ZLAB)杜莹;
……
这些正逐渐与时代产生共振的人与公司,能否通过对“20年效应”的抹平,最终将恒瑞医药撵下“铁王座”?
谨从2021元月当下的现实路径上看,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在我们的观察看来,对这一科学家群体最大的扰动之一,在于对资本的认知以及人性的摇摆。至于如何穿越扰动激流,至少要在本文涉及的以下两个问题上保持清醒。
01
保持资本克制以穿越人性周期
投资界网站编著的《创投之巅 中国创投精彩案例》一书中说到,“没有人知道,在‘中国天使标签’的背后,创始团队和天使投资人相互扶持走过多少夜路。”
资本“陪跑”企业成长,在充满未知的医药产业里更是一种天然惯性。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高瓴资本8次投资成立10年、亏损超百亿的百济神州,其涵盖A轮、B轮以及上市后的战略融资、定增项目等,系其唯一的全程投资机构。特别是2020年7月,高瓴以不低于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0亿元)认购了百济神州募集资金20.8亿美元的定增项目,成为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