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安囯寺,护邦宝塔凌青云
魏公发愤垂青史,成龙一任留清名
风流人物唯东坡,数书禅修舍放生
茂林修竹今犹在,陂池亭榭已难寻
魏公:韩琦,北宋名相,封魏公
成龙:于成龙,清代名臣廉吏,曾知黄州府
放生池,苏轼所遗
青云塔,寺中镇邦护国宝塔,名青云,塔顶有树,四季长青,青云乎!
建于唐显庆三年(658年)。其建筑规模相当庞大,据传 原有一藏寺院,有房屋5048间,并有禅堂街、睢阳院、春草亭、竹啸轩、遗爱亭等建筑。寺内“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幽美。占地方圆二里,正门和后门分别在四里凉亭和五里凉亭处,需要“骑马关山门,鸣锣开斋饭”解放后仍拥有寺堂50祭余间,今存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
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0),韩琦曾来黄州投奔其兄黄州刺史韩琚,在安国寺西厢房发愤读书,“白昼青火了,风雨无怠”,终于考中进士,后成为北宋著名宰相,一代名臣。三大殿殿宇高大雄伟。
千手观音殿上悬“圆通自在”四字大匾,系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于成龙所书,于在位时曾重修赤壁与安国寺。大雄宝殿的佛像对面,竖立着高宽各约4米的南海海岛模型,海岛表面丘壑起伏。
苏轼与安国寺
苏轼贬于黄州时,常来往于安国寺,“间一、二日辄往”,“旦往暮还都五年如此”。除了参禅打坐等宗教活动外,他还常在安国寺沐浴,每当洗完澡,就“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觉得不仅洗掉了“身垢”也洗掉了心上的“荣辱”。
安国寺内设有韩琦当年的苦读书座。为了表示对这位先贤的怀念,苏轼先后写有《书韩魏公黄州诗后》、《梦韩魏公》等文。明末书法家董其昌题有“韩魏公读书室”横匾于上。苏轼在此还写有《安国寺记》、《安国寺浴》、《安国寺春》、《安国寺谈养生》、《应罗汉记》等有关安国寺的诗文。
苏轼在黄州期间,还出资于安国寺侧购置一大方池,将买来的龟、鳖及鱼类在此放生,并亲书“放生池”三字勒石于旁,还将池塘取名为“苏子瞻放生池”。后来,清迁官僚徐惺过此,写下了《安国寺放生池记》,以追怀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