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她的家庭教育讲座往往能一针见血,指出孩子教养问题的根源所在。
曾经在多个场合表明,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重要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而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开始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也正是在这个年龄段内。
不同的生活环境,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那么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非常喜欢顶嘴。
父母在教育孩子,或者是在给孩子讲一些道理的时候,孩子总是有一箩筐的话等着父母,不管是自己有理还是没理,总是顶回去。
而有的孩子,则是父母说什么都乖乖听着,从不和父母顶嘴,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从孩子爱顶嘴和不爱顶嘴这个喜欢中,就能够看出来,这两种孩子长大之后的性格差异会很大。
不爱顶嘴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的天性并非是服从”,孩子从2岁左右开始有自主意识之后,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孩子本身是很具有反抗精神的。
那么这种反抗精神经过家长的正确引导,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敢作敢为的人。
但是如果家长择强权镇压,阻止孩子“出格”的举动,其实就是在阻止孩子表达“自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比起顶嘴,更愿意用沉默将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
那么这类不爱顶嘴的孩子,通常会有两种性格。一种是比较内向,但是同时也比较“犟”,这样的孩子一旦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家长不同意,孩子基本上也不会改变他的想法。
另一种就是从小习惯了服从父母,所以会更缺少主见,习惯于人云亦云,并且更容易有逆来顺受的性格,长大后也不懂得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反抗。
针对性教育:
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宣泄自我情绪
不爱 顶嘴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了比较沉默的性格,这样孩子往往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出不来,所以家长平时还是应当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宣泄自我情绪。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先急着责骂他,教育他,而是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他,和孩子产生共情,让孩子知道,我的情绪父母是理解的,在这之后,孩子憋在心里的情绪更容易消解或者是发泄出来。
等到孩子的心情稍微平静了,家长再去给孩子讲道理,虽然你对这件事很生气,但是表达是生气的方式是错误的,这样不会解决问题,然后告诉孩子,正确做法是怎样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等待孩子表达情绪——孩子心情平复——讲道理
这样孩子可以更好地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了他的感受不是问题,不良的言行才是问题的关键。
爱顶嘴的孩子:
爱顶嘴的孩子通常都是比较有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是比较敢表达的人。
那么在遇到自己觉得不对的事情,自然不会将自己的想法闷着,一定要表达出来,而家长对孩子来说,又是最有安全感,所以当孩子认为父母说的他不认同的时候,就会顶嘴。
这样孩子当然独立性会更强,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都是孩子的优点,但是爱顶嘴的孩子这两个缺点很会比较明显。
情商低,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孩子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没有任何毛病,但是很多爱顶嘴的孩子都有一个问题,就说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容易“重伤”别人,很多家长都是因此被孩子搞得“气血翻涌”。
最后以一顿暴打收尾,结果孩子越打越皮,根本震慑不住。
孩子性格会越来越有攻击性。孩子脾气直和爆可只有一线之隔,孩子如果习惯了“顶嘴”这样说话模式,无论是与父母说话,还是和同学说话,那么会有很强的攻击性,总是下意识让自己在站在上风。
这样孩子长大之后也就是标准的“刀子嘴”,还不等别人发现他的善意,先被“刀子嘴”给震慑住了,不敢靠近。
针对性教育:
不要纵容孩子无节制地宣泄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没错,但是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尤其是在和父母沟通的时候,尊重父母和表达自己的 想法这并不冲突。
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是剑拔弩张的,而是可以很和平的去交流,去沟通。
如果家长总是纵容孩子无节制的选择宣泄自己的认为正确的情绪,就会让孩子形成“我表达的观点对,那么我就是可以用这样的态度说话”的观念。
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很容易变得自负,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情商会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