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每天过着平淡的生活,大部分人,也将会平淡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即使偶尔泛起波澜,也终归将归于平淡,就像大海一般。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生嘬,如果我们需要宣泄,那必将是惊涛骇浪。这就是生活,平淡的生活,装是装不出的。
生活在北京的我,从不去想北京到底是谁的,因为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有幸活在一个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里,我知足。我可以闲暇时逛逛故宫,也可以偶尔登登长城,但我同样惬意于在北海划划船或是到陶然亭游游泳,这不需要什么情怀和品味,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有些人钟情于老家的猪圈一样,只是一种个人的喜好罢了。
北京的文化有着自己的特色,我们喜欢对对方说您,这是对对方的尊敬,我们也会和熟识的朋友调侃和起外号,偶尔不乏亲近的骂两句,懂的人自然会懂,而不懂的人我们也避而远之,因为我们尊重不同文化和习俗,对于那些带着异乡文化传统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自会以您相称,这就是京城礼节,想必他乡之客自有他乡之礼,但对于那些说话连称呼都不带的礼节,我是不太懂的,我大概也只能待以后入乡随俗吧。
然而北京变了,旧时的胡同小院盖起了高楼大厦,儿时的玩伴也是各奔东西,俨然如同四散到北上广深一般,我们期盼相聚,但我们更需要保持各自的家庭生活,我们也要承担照顾孩子孝敬老人的重任,我们需要牺牲玩乐的时间,毕竟和将老人孩子弃于家乡的人不同,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无法抛家舍业的坐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晚上十一点,我们也并不在乎蹭单位那些免费的空调和Wi-Fi,我们只是更加恋家,而不是总找链家。
我家里的老房子拆迁了,我们用拆迁款在三环勉勉强强的买了套房子,那时,房子每平米三千多,而我的家长一个月还挣不到三千块,那时,三环还很荒凉,不像现在这般,堵到窒息一般,我们不想说什么为了首都的发展之类冠冕堂皇的话语,因为我们确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然而我们始终只有这一套房,你问我为什么没有五套?大概可能是我小时候不看中央体育频道。
我的父母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他们眼里只有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社会,记得分房的时候,领导说先进先得,他们觉得应该,领导说困难户先得,他们觉得挺对,领导说领导还没有呢,他们觉得也行,终于,等到领导退休了,单位也改制了,父母没有抱怨,因为他们眼里不只有房。
记得小时候,父亲外地的朋友来北京瞧病,父亲跑前跑后帮着联系医院,还要偶尔帮着陪床,朋友带的钱不够瞧病,父亲还帮着垫钱,那时,我竟还不懂事的责怪父亲不回家给我做饭。大概一个月以后,这个朋友走了,说回头把钱寄过来,便再没了音信。我们父亲为什么不找他要,父亲只是笑了笑,都是朋友,不要计较。我知道父亲是热心的人,但我却觉得他很傻。现在,我也有很多外地的朋友过来,有大学同学,也有工作伙伴。我每次出差,都会给他们打电话,然而,有的不接,有的则在几天以后给我回来电话,责怪我怎么不跟他联系,我说,我怕你忙,还要照顾自己的家庭,我有手有脚,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没必要让别人丢下工作陪我干这干那。其实,我觉得我和父亲一样傻。
北京是变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人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拥堵,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人和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为了利益,不惜争的面红耳赤,不惜打得头破血流,看似不再有那种平淡的节奏。然而,当你静下心来看看世界,看看北京,他只是发展着,像更多人所希望的那样,朝着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的北京的样子发展着。
我从不奢望北京回到从前的模样,因为,人总会故去,而我只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充实而又美满的一生,我想,这才是北京人想要的生活。
忽然,身边一阵风吹过,一张五毛随风飘荡,我想,风终将会停,它也终会落地,但却无法生根,漂泊无依。我有些疼惜,却并没有试图拦住它,因为我从未体会过装瞎的感觉,而这一刻,我竟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