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荻老师在《跟小荻学沟通》的结营仪式 ,分享了她对于这个课程的设计套路。
(一)关于内容
内容方面已经有专属导图设计师王老师的《一图读懂》,在这里不多说,直接膜拜。
(二)关于互动
本次课程共分为四次授课,每次课程结束后都会设置任务1、任务2、任务3和隐藏任务。
其中,任务1都是答题测试+朋友圈分享,让小伙伴们了解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了解程度,也让一些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小伙伴反复回顾课程。在这个中间,用到了“渴望安全”的潜规则。
隐藏任务的触发条件是完成两个任务并密班主任获得,一方面,解除了部分小伙伴不愿意发朋友圈“抗拒改变”的内心需求。一方面,满足了部分小伙伴“关注差异”的需求。
刚开始的时候,任务参与率为70%,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小荻老师直接放出了“达到75%唱歌”的诱惑,让那些还没有开始答题的人因为“渴望安全、厌恶损失”而开始答题。
总共18次任务中,有两次任务是撩BOSS,也是所有任务中反馈最大的一个任务。不仅给小伙伴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真人互练,也给BOSS们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流量。在这个过程中,小伙伴们使尽浑身解数,只为获得通关密语:很高兴认识你,或者,恭喜通关。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人曾因为难度太大,一定想过放弃,但“渴望安全、厌恶损失”让小伙伴们欲罢不能。
每次课程结束后,还会设置“扩展阅读”,相关的话题,后期还设置了主题征文,这些让喜欢表达的小伙伴们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发言的机会,虽然小荻老师在结营时没有讲到这一点,但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为I影响者量身定制的——让喜欢表现和喜欢成为中心的I们有个名正言顺的表达渠道。
(三)关于人员分工
从整个课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课程在人员方面是进行了严格的分工的:有以@BM宝宝为首的运营团队,有五个水果班的班主任、学委,有深度参与的BOSS,还有专门负责设计的设计师。
在整个课程运营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责,充分调动小伙伴们的积极性。尤其是每一次完成任务都需要在群里发截图,并@班主任,班主任总是会及时回复“收到”,利用了“关注反馈”这条规则。
在这里,我所在的草莓班班主任@小新 每天早上都会发来温馨的提示,关注天气,关注身体,关注早餐,最后才关注任务,让人感觉被关注。你看看,班主任对我们这么好,怎么可以不去做任务?
(四)关于特点
首先,分群制。
禁言群、水果群、工作群。也许还有别的,但至少这三类群是一定及肯定有的。
禁言群,只是用来教学和发布任务,避免了因为学员刷屏而引发学员“厌恶混乱”的抵触情绪,从而也让小伙伴们都愿意遵守规则,在这个群里做个安静的美男子OR美女子——可以试想一下,如果500个人都在这一个群里打卡,会是什么效果?
水果群,将500名学员分配到五个班级,每个班级大概百余人,分别配有班主任和学委,分别以水果命名。这里用到了两条规则:厌恶混乱和渴望安全。同时,这个群是个交流群,大家可以在这里交作业、讨论作业的相关心得,查看大家交作业的进度,等等,关注反馈。
工作群可能不止一个,但一个是肯定有的——小荻老师说,大家在撩BOSS的时候,会在群里讨论谁谁谁的沟通如何如何,所以可以肯定一定有一个群是大家可以讨论的。我想,在这个群的设计里,一定也用到了几个规则,比如关注反馈、关注差异、喜欢分类。同时,为什么这些BOSS们会来参加呢?有的是因为被邀请,而后来的则大多是因为觉得好玩——追求新鲜好玩的事,这不是I的特质么?所以说,这几个BOSS应该多多少少都具备一定I的特质哟。
其次,各种卡。
任务卡前面有讲过,在这里不再多讲。本次课程,设计师精心设计了通关卡、班委求助卡、班级卡、涨价免疫卡,目的是什么?一方面是让大家努力去获得这些卡,另一方面是让大家觉得自己被关注——除了班级卡每一张卡上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时,这些卡还代表了一定特别性或特权,又用到了“关注差异”的规则。
另外,小荻老师还一再强调:余下的任务大家学可以继续去做,所以可以继续获得相关的卡片,最终完成所有卡片的收集——渴望安全,厌恶损失。甚至,会不会用到了容量有限的规则?只有达到相关条件才能获得嘛。
最后,是套路分析。
小荻老师自己在自己的结营仪式上,把她用到的套路摆给大家看。一方面,让小伙伴们看到:套路可以这样用。另一方面,也让小伙伴们更有信心:用了套路后学习可以这样嗨!——渴望安全的小伙伴,给你安全;关注差异的小伙伴,给你差异。
同时,也对应了沟通四模式的不同需求点:指挥者看到结果,影响者看到好玩,支持者看到细节,思考者看到证据。(哈哈,这一点小荻老师没有说,但被我真相了,耶!)
(五)
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培训。不仅值得想要学沟通的人学习,还值得培训师、课程设计师们学习——用好套路,让学员在玩乐中成长,多好。
END
我是贺菊中,两个孩子的妈,十年培训的老司机。在工作中是一名PPT软件讲解员、思维导图推广者、首席听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