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妈妈说要在家教授“粉鸡”的做法,粉鸡,一道安徽阜阳传统小吃,简单家常,健康营养,据说是同事媳妇唯一点名要学的菜。抱着好玩的心态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打算多Get一项小技能,没想到收获的远远不止一道菜。
同事的妈妈姓韩,今年69岁,朴素温柔,说什么都是婉婉道来不急不慢的样子。除却现场教学做菜,还拉拉杂杂地和我们聊了很多闲话。在同事家呆了一个半小时,我的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关于教育
韩阿姨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乡镇中学当老师。本来是语文老师,后来学校缺化学老师,就去当化学老师,后来又缺数学老师,就接着带数学,再后来体育啊,音乐啊也都带过,就这样硬是把自己锻炼成了多面手。
她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现在一个在银行,一个在公务员,一个在高校,都挺有出息的。提起当年那些调皮捣蛋,经由她的开导,现在过得还不错的学生,她更是如数家珍,听语气都能感觉她的自豪感。甚至有一个学生据说找了她二十几年,去年才辗转联系到她,说一定要当面跟她说声谢谢。
不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她都秉承着一个朴素的理念: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然后鼓励他。
她的原话是:“每次我布置了作业,看学生们写的时候,就会观察这个孩子什么特点,那个孩子什么特点,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有时候你的鼓劲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关于上进
韩阿姨的身世有些坎坷,家里成分是黑五类。爸爸是黄埔军校的军官,早早去了台湾,妈妈又给自己找了继父。她说继父对她不好,她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想早早摆脱家里,不再受继父的气。
所以她鼓励自己的学生要上进,要努力,否则无法摆脱贫困,只能和自己的父辈一样一辈子窝在一个地方。她的原话是:“不是为了四化,就是为了自己!你自己都没有过上更好的生活,还说什么建设四化,这不是很荒谬吗?”
关于学习
韩阿姨厨艺高超,把一大家人的嘴都养叼了。她说她的孙子孙女,特别馋她做的菜,每每吃到了都会大呼“外婆的味道”“奶奶的味道”。
我问她是不是就喜欢琢磨做菜,她毫不谦虚的夸道自己可不仅仅菜做的好,整个住宅区里,谁家夫妻吵架了,婆媳闹矛盾了,哪家小孩毛衣打不好啊,菜不会做啊,全都找她,简直就是个行走的“百科全书”。
在我看来这种对学习的热爱,不仅为自己,为家人,为周围的人带来了更高的生活质量,更是一种榜样的力量。看我的同事就知道了,他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百科全书”,知识渊博,热爱分享,足见母亲对他的影响。
关于命运
韩阿姨说自己小时候成绩特别好,一心就想上大学。可回家跟妈妈说了后,妈妈立马又哭又骂,说道,你要么把五个弟妹其中一个掐死,要么自己到路上找个人给你付学费,以后报答人家。对于前一点,她的解释是,妈妈当年每个月工资38块,如果给自己付学费,那下面的弟弟妹妹都没法养活了,对于后一点,她只说道,那怎么可能呢?
所以最终选择了读师范,但是在师范里她依然是念书念的最好的那一个。
不管提到他的爸爸在台湾给自己的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还是提到嫁给老伴时老伴家太穷吃不饱饭,说的时候都是淡淡的。能感觉到她对命运没有过多的抱怨,接纳又不妥协,柔柔韧韧地硬是把自己好好得活成了现在的样子。
关于婆媳
韩阿姨的原话是:“关于婆媳矛盾,把握住两个统一就可以了。第一,你爱你的丈夫,我爱我的儿子,我们俩是一致的。第二,你爱你的孩子,我爱我的孙子,我们俩又是一致的。这两点明白了,其他的问题都好沟通了。矛盾是肯定有的,有矛盾不怕,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沟通总可以解决的。”
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好想打出来裱在墙上。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大意是,培养好一个男孩就是培养好了他一个人,而培养好一个女孩,是可以福泽整个家族的。在韩阿姨的身上我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像大地一样,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福泽自己的丈夫,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形象。
Ps:附上粉鸡教程:
1、将里脊肉沿肉纹理切成小条状,放入适量盐,鸡精,料酒,胡椒粉,拌适量的红薯淀粉,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粘稠;(注:可以是鸡肉,牛肉,猪肉,但最好是红薯淀粉)
2、锅中放油,加少量的葱,姜丝爆香,然后加水,放入木耳,豆芽,大火烧滚;(注:可以是清水,也可以是排骨汤,蔬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添加)
3、水开后,调成小火,将裹了淀粉的肉条一根根放入锅中水开的地方,然后不要搅拌,加适量冷水,等水再次全开后,搅拌;(注:刚放进去时一定不要搅拌,否则就成糊糊了)
4、放入一些易熟的青菜,放入盐,适量的鸡精,胡椒粉,再滚一会;
5、放入葱花,香菜,香油,关火,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