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暑假第一天,和同学在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说实话,原本并没打算看电影的,然而这部电影横空出世,在豆瓣拿到9.0的评分,这在六七月份是难以想象的成绩,因此我欣然买了票。不过因为时间紧迫,事先并没有在网上搜索影评和梗概,因此直到印度歌欢乐地响起来,我对这部片子的内容还是相当茫然。
然而这种一无所知的感觉是最好的,没有剧透就导致我的心全程随着情节跌宕起伏,对于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揪心地期待。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程勇在印度买的药其实是假的,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这部电影的黑白如此分明,它一定不会好看的。什么样的故事才能有张力?这部片子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当“正”“邪”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一件事于公触犯法律,于私却又救人性命,那这件事究竟是对还是错?当执法者们知道自己应当放下人情世故,秉公执法,却不忍看着头发花白的病人冷静地说着“我只是想活下去”,只能选择逃离案件……冲突一下子就有了,气氛被点燃,如是才能引发人们对于片子背后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为一部改变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它和《湄公河行动》对英雄的致敬不同,倒更像韩国的电影《素媛》《熔炉》,这两部是改变了现实的电影,而《我不是药神》中的事件在发生之后也得到“药物纳入医保”的有效解决。当程勇最终被捕,脸被按在地上的特写一下子就让我想起《熔炉》的片尾,大雨中,主角也是这样被按在地上,眼睛里闪过推搡的人群,抱着民秀遗像的女子跌跌撞撞向远方伸出手……
2
片子播出之后,在网上有一些担忧,认为电影将程勇一方的形象塑造得太高大,使得观众对于警察和正品药公司的人们有偏见。我觉得电影制作方一定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但故事站在程勇的角度讲,会有倾斜是无法避免的事,更重要的是,电影制作方相信观众能够理解他们的深意。换句话说,片子并不是在鼓吹盗版(程勇最后也入了狱),而是在很认真地探讨这件事。
(以下为仅由高中政治知识支持的不成熟讨论!漏洞百出,勿揪细节!!)
首先,价格是怎么确定的?高中政治告诉我们,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其蕴含的价值决定的。药品的完成需要长时间的研发和实验,是科技水平很高的一样产品,蕴含的价值自然是够高,撑得起如此高的价格。再加上缺少竞争,市场上一家独大,价格上又有几分虚高。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调节为主,正版药的价格完全是能够理解的。
——然而为什么人们会有意见?
——因为吃不起正版药。
——是因为他们太穷吗?
——是因为定价不合理。
市场调节也有失灵的时候。众所周知,公共物品是不能由市场调节的,因为难以解决;而药品,我认为也处在不能调的范畴里,不然也不会有社会保障存在。市场失灵的时候要依靠宏观调控来解决问题,经济手段也好,法律手段也好,总之是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微观来说,也是将药价降低到一个合理的、绝大多数患者承担得起的范围内。目前来看,在三次元就是这么做的,只是从高价到低价这段“回本”时间里逝去的患者,就没有办法挽回了。
所以程勇才会冒着被抓的危险去印度带仿制药回来。
3
最初的程勇心中并没有“救人于水火之中”的大义,而是迫于生活的困窘,需要赚钱。所以那会儿黄毛(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也看不起他,在他金盆洗手时砸烂了被子与他江湖再见。而吕受益的死让他又一次回到这条路上,他冒着被抓的风险,不仅以成本价买药,还将市场扩大到其他省,去救更多人的性命。
——这次我们卖多少钱?
——五百。
——只能按零售价卖,一瓶两千,还要吗?
——要。
——怎么卖?
——五百。不够的我垫上,就当还他们的。
其实程勇有什么要还的呢?他又没有得白血病,五千一瓶虽是高利润却也比正版药低了不少,他完全可以用不上不下的价格吊着患者以此赚得盆满钵满,但他没有这么做。这是影片戏剧性的一个地方,有着浪漫英雄主义的色彩,令人拍手称快。他用自己的行动,说出了自己也是编剧、导演等人的答案: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就坚持自己的良知。”
4
片子里最喜欢的角色是黄毛。网上关于黄毛扮演者的消息少得很,而他顶着一头非主流黄毛抢药的时候我就相当喜欢这个角色了,抿着嘴冷冷地瞪着周围,是乡下小孩子对城市一定会有的疏离和浅浅恐惧。在“传销现场”般鼓吹假药大会时,动起手来毫不手软。散伙的时候,满上一杯啤酒,仰头干掉砸烂杯子不擦染血的手掌头也不回走进雨帘。后来程勇又开始买药,看到他只卖五百,终于打心底地敬佩着他,夕阳下,海边的少年第一次露出青年人的单纯面貌。
——你是不是特别瞧不起我。
——是。
——我就知道。
——以前是。
后来他剪了短发,买了票,其实已经是立下了flag。见到警察围在不远处,当机立断跳上车吸引警察。为了保护程勇,他横冲直撞,终于甩掉他们的时候,少年人是多么喜悦啊——他保护了他想要保护的,那么多性命系于其身的那个人。忽如其来的车祸却像命运的安排,一时间,鲜血洗刷了少年为了抗衡现实所做的一切。程勇在医院里发了疯一样喊,“他才二十岁,只是想活下来!他有什么罪!”而刑警眼中也是无尽的伤痛,他再也无法面对这些眼睛。
这也是我爱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电影里的人有血有肉,没有个人英雄,没有天真的、与世无争的人,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又跪又闹的患者,没有冷酷无情的当权者……紧张的剧情被“理性”贯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而崇高的就在于“希望”,或者说得简单点——“活下去”。
5
电影的后半部分,我的眼泪几乎没有停下来过。情节紧凑,留白丰富,叙事干脆利落,而真实本身就是最催泪的戏剧。在电影院巨大荧幕的渲染之下,我经常忍不住会泪目,不过往常都是自己悄悄擦干不敢让周围人发现,然而这次,眨眨眼,前襟都湿了,再加上身畔陌生的呜咽声,更是控制不了情绪。太多太多场景了……吕受益自杀以后,程勇从那件房子里走出来,与戴口罩的患者们擦肩而过,直到镜头一转,黄毛坐在楼梯上剥一个橙子,然后留下眼泪。思慧在病友群里发布消息的时候,窗口里弹出无数的评论,而镜头放大、再放大,最后定格在“希望”二字上的时候,我眼前其实已经被泪水挡到看不清什么了,但还是瞪大眼睛去看,白底黑字,明明澄澄。程勇坐在警车里,警察说“慢点开”,背后,数不清的患者摘下口罩,无声地致意,人群里甚至看到逝去的人们,也笑得精神,宛如初见。那是多好的场景啊,尽管现实往往不遂人意,但就像程勇在法庭上说的那样,
——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也希望那一天不会太远。
每一次自下而上的改变,都会有人在前路牺牲和流血。
从素媛、熔炉到天朝本土的我不是药神,这件事情始终是坚定的。
这就是努力明明只有很小的作用,个中人却依然要坚持的原因。
个体的力量有多渺小,发光的那一天就有多强大。
6
最后的最后,程勇出狱。
璀璨的阳光下,碧绿的林色前,曹斌倚车等待,车子启动后叼上烟,发梢微卷,一切都非常好。
——对了,这回你不用再卖药了。格列宁进医保了。
——哦,那挺好。
——咱俩去哪儿喝两杯?
——好啊。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灯亮,全场掌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