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金句
想让自己时间售卖的效率突破「天花板」的售卖方式,来自第二种。即:将每一 份时间卖得更多次。
感悟:工作杠杆率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将每一份时间卖得更贵,而随之带来的缺点就是每一份时间是会有一个天花板的;一个是将每一份时间卖出更多次,通过后面北宸老师的分享可以看到,他几乎是没有天花板的。
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最大的便利就是,我们的工作杠杆不再仅仅局限于第一种形式,而是慢慢趋向于第二种形式。现在我们正处于知识付费的热潮中,像是微博的付费问答、得到的课程、网络直播课程等都属于将一份时间售卖多次的形式。例如李银河老师每天都利用微博问答来解决网友的疑问,那么其他的围观网友需要付费观看,其实这就达到了「回答一个问题」的时间得到了更多的报酬。
但如果你有自己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持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话,一开始你获得的关注可能不高,只要你持续产出,每一篇文章都会随着时间给你带来收益。
感悟: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第一天的阅读文章:奥巴马在开学之际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到,不要觉得自己会成为电视上好声音里一下子就成功的“普通人”。在写那篇感悟的时候我就写到过,其实他们是经历了「厚积」才得以「薄发」的,而这里的厚积就是持续专注于自己所感兴趣、所擅长的领域。虽然刚开始我们获得的关注不高,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的专业度更高的时候,之前所做的努力、所发表的文章都会给予我们一个正相关的回报。
你很难保证说,我写了几篇文章就一定会火,时间成本也是一种风险,只是因为时间是「免费」的,大家潜意识里不会把它当做风险。
感悟:我们总是关注金钱、物质这些有形得到或流失的东西,却忘记最大的宝藏和财产其实是我们的时间,时间的投入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事情,正如北宸老师最后提到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观点,如果我们选错了方向,那么我们之前投入的大量时间都会付诸一炬,因此,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时间也应纳入我们的考量范围。
两个段落
很多人对新闻极有热情,但我自己做新闻的时候觉得这件事儿完全没有成就感, 因为新闻的性质决定了我每天提供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在随时间流逝而价值急剧衰减,当我将新闻发出去的那一刹那,是这项任务的价值顶点,每过一个小时, 它的价值都在流逝。跟热点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化营销中的一个固定套路,可是如 何在热点中真正成功吸引读者注意,并能在热点之后还能被人记住,其实并不容易,大概只有不到 1%的内容才能冒出来。如果你去仔细分析那些爆款文章,大都 是有多年写作经验并善于捕捉热点和受众情绪的写作者。
感悟:因为自己是学新闻专业的,所以对这一段感触很深,而且觉得北宸老师写的非常的透彻。其实新闻本身的实效性非常短,当你发布新闻的时候,它便已经达到了价值顶峰,在一天之内与其相关的舆论也是最多的,而过了一天的发酵,新闻早已变成旧闻,其价值也逐渐衰减。
而跟热点、深挖热点甚至自己制造热点已经成为一种营销手段,并且其价值层层递进。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跟热点,很显然热点已经出现,你只是去跟风一下,那么得到的收益与价值自然也就是“捡个漏”,别人并不会注意到你;深挖热点已经比跟热点高了一个层次,因为这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储备和材料整合,而这些已经是具有个性化并且融入自己精力的过程了;而最后一层制造热点则是最具有竞争力,并且最体现自身价值的行为,像是新世相举办的“地铁丢书”活动、咪蒙的文章《致贱人》,一时间刷爆朋友圈同时也是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他们成为了制造热点的主角。
而其实不难发现,能够制造热点的这些写作者,他们曾经都是从事传统纸媒近十年的老写手了,咪蒙曾在南方都市报做编辑,新世相创始人张伟在中青报冰点周刊做特稿记者,正是因为他们曾经近距离接触读者与受众,才让他们如今的热点对于受众的痛点与刺激点把握的如此准确。
出唱片和写文章一样,甚至比写文章还要赚,因为很多歌手可以靠一首歌挣个五 年十年没问题。当然了,一篇文章可没这个效果,写东西至少得写出一本书才行......
感悟:一首歌确实可以因为广为流传而不停地增加收入,但是如果只因一首歌而停滞不前,那么我认为他的自身价值只会持续下落。《老鼠爱大米》是一首从21世纪初就广为流传的歌,甚至现在看到名字都会哼上两句,其演唱者杨臣刚不仅因为这首歌获得很大的收益,甚至走上春晚走上人生巅峰。但是这也是他悲剧之所在,没有一直把握大家的痛点使得目前大家知道的歌只有这么一首,而其他的歌全都埋没在了曲海中。所以看到这段话,我想到的不仅是唱片是工作杠杆率较高的形式,同时想到的是只有不断创作、不断创新才能让工作杠杆率得到持续甚至提升。
总体感悟
感谢北宸老师的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其实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特别多的可能性,只要肯努力一定会得到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回报。如何避免成为互联网“农民工”是我现在不断思考和改进的问题,其实也就对应了北宸老师的分享——提高工作杠杆率。专注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不断输出、用正确的形式输出才会让自己在互联网浪潮中成为浪尖上的人,而不是撑起大浪的千万之一。